作者:随遇而安
结果在华北局聂帅话语权很低。
华北局的很多工作他也插不上手。
但现在不一样。
晋察冀成绩太好,聂帅又是七大的政治局委员。加上晋冀鲁豫原来的那些干部,都跟着部队南下开辟中原解放区。所以现在成立华北局,反而是晋察冀中央局压着晋冀鲁豫中央局。
“我看董老也去华北局,可以担任华北局第三书记,主要负责组建华北联合政务委员会。
主席加了一个名字。
大家对这个没有异议。实在是因为董老,也就是董毕五的资历太深,这可是中共一大代表,也是七大政治局委员。说起来薄树春才是中央委员。
“既然要合并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为华北局,那么同时应该成立华北军区。我提议聂荣真同志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向前同志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杨全武同志担任第二副司令员,滕代元同志担任第三副司令员,薄树春同志担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罗起容同志担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魏红军同志担任第三副政治委员。”
“让聂荣真同志和薄树春同志、董毕五同志尽快的召集晋察翼中央局和晋翼鲁豫中央局的干部,进行华北局的筹备。确定华北局名单,确定华北局各个机构,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的干部名单,以,及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的各个机构。
第690章 华北局的组建
国军在东北是一败再败。
东北野战军发起的冬季攻势,一个月之内横扫一片。杜聿明身体本来就不好,听到前线的战况之后吐血昏迷,被飞机紧急送到了上海接受治疗。
杜聿明发生这种事情,完全在常凯申意料之外。
因此常凯申急忙任命东北保安副司令,东北行副主任郑东国临时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全权负责东北国军的军事指挥。
不过这只是临时性的任命。
因为郑东国指挥不动东北的部队。就连杜聿明在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指挥这些国军精锐。
别看大部分都是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但就算都是中央军部队,后面的老大都不是一个人。就像是13军是汤恩伯的嫡系部队,新一军孙立人是宋子文的关系,新六军廖耀湘他们是杜聿明第五军系统的将领。不过相比起汤恩伯和宋子文,杜聿明第五军系统崛起时间太短,根基太浅,只能算是何应钦系统的分支。所以进入东北的那些中央军将领,有些根本不买杜聿明的仗。打仗顺利的时候,大家还能够团结在一起。战局稍微不利,他们就各行其是,根本不把杜聿明这个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根本不放在眼里。
正因为这些部队都各有各的老大,所以想让他们听命令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中央军精锐的军长,甚至是师长,都能够直接和常凯申联系。然后接受常凯申在南京的命令。有些时候连杜聿明这个前线总司令都是后来才知道,自己手底下的部队接到了常凯申的命令。
所以常凯申正在选择能够在东北坐镇的将领。
但东北国军这种动荡,给了林帅一个机会。
林帅命令王秋云北满兵团进攻抚顺,邓国的南满兵团进攻辽阳、鞍山、海城等地。然后林帅亲率主力猛攻四平前线的国军,把他们赶到了沈阳。
四平攻防战,足足打了半年时间。
最后以东北野战军的胜利告终。
这一场冬季攻势,足足打了两个多月时间。打的东北国军主力部队加上地方部队损失了19万人,接连收复了通化、梅河口、本溪、抚顺、辽阳、鞍、山。
国军二十多万部队被迫进入沈阳。
与此同时策应东北的晋察冀第四野战军,也就是包深率领的晋察冀14纵队回到了翼东,和13纵队会和。和25师作战之后,包深明白14纵队打不了国军精锐。目前留在冀东的东北军53军战斗力也很强大,包深选择放弃和这些强敌作战。他开始在冀东选择歼灭国军保安团这种地方部队,以此来提高部队战斗力,补充部队武器弹药。
包深放弃和53军硬碰硬之后,开始在冀东再次活跃起来,让陈成再次犹豫不决。
把派到了热河的部队又叫了回去。
自从陈成来到了北平之后,16军和92军一会命令北上进入热河,一会又让他们回来。两个军几乎没怎么打过仗,光是河北和热河就来往三四次。
部队没打仗,却很是疲劳。
此时魏红军从前线回到了张家口。
因为晋察冀中央局和晋鲁豫中央局在张家口开会,开华北局的筹备会议。晋冀鲁豫的干部,在晋南的干部直接乘坐火车过同蒲路、平绥路进入张家口。翼南那边的干部就有些麻烦,需要在石家庄集合,坐正太路进入山西。在进入太原之前下火车,然后坐车去同蒲路车站,坐火车去大同。又从大同坐火车,利用平绥路进入张家口。
而且这不是简单两个中央局开会,而是中央局扩大会议。
很多非中央局委员,也过来开会。
主要讨论华北局的组成。
华北局三名书记中央已经确定,接下来大家讨论的是华北局四名副书记的人选,以及华北局常委的人选。参加会议的有聂帅、薄树春、董毕五三名华北局书记,晋察冀这边有罗起容、魏红军、刘华福、乌兰福、周彬、赵震生、杨全武、杜丽清、刘任这些晋察冀中央局委员之外,还有郭田民、朱亮才、赵陆、王直、李志敏、刘道声这些军队干部,以及以晋察冀地方干部。林林总总有六十多人。
晋冀鲁豫这边来的干部也不少。
滕代元、杨秀封、荣子河、赖若宇他们,不过、徐帅等晋南地区军队干部来的很少。主要是因为徐帅他们在晋南,和胡宗南、阎锡山打仗,抽不开身。
也有从中央跟着董毕五一起来的。
就像是黄靖、高科临等人都是中央派过来的干部。
开会的人总共一百多人。
晋察冀这边占据绝对的优势。本来晋冀鲁豫作为129师的地盘,高级干部是不少的。但129师主力南下创建中原军区,成立了中原局。所以高级干部很多都南下参加了中原局。
所以和晋察翼相比,就落了下风。
这个从选择四名华北局副书记的时候非常明显。
晋察翼这边名额很多,而且各个都有资格。而晋冀鲁豫这边的情况就不怎么样,推出来的杨秀封、滕代元他们,虽然也是资历深、级别高,但这,一次选举当中不占优势。所以问题不是他们没有资格,而是这次会议的干部七成都是晋察冀的干部。
怎么开会讨论,他们都不占优势。
最后聂帅做了一个妥协。
聂帅、薄树春、董毕五本来的想法是选择四名副书记。但如果只选择四名副书记,晋鲁豫这边就没有名额。聂帅要平衡,告诉中央自己没有只照顾自己的山头。所以聂帅和薄树春、董毕五重新商量之后,决定华北局设立六名副书记。最终选出来的结果是,晋冀鲁豫这边的滕代元和杨秀封都成为了华北局副书记。但却是排名靠后的两名副书记。
他们也算是运气好。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晋鲁豫。要不是如此,光,是按照投票决定,他们两个谁都当选不上。
晋察冀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一堆人抢剩下四个副书记的名额,最终乌兰福、魏红军、赵震生、周彬当选为华北局副书记。
乌兰福是民族干部。
华北局成立之后,负责绥远、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内蒙古六个省的工作。而华北局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民族工作,特别是绥远、热河、内蒙古地区有大量的蒙古族。所以乌兰福是民族干部的代表。同时目前的乌兰福是绥远地区和内蒙古的党政一把手。华北局成立之后,他要继续负责这些工作。特别是内蒙古的工作。
赵震生目前是张家口市委书记,而且还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负责晋察冀组织工作。他能够一跃成为华北局副书记,是顶替了刘华福的位置。本来按照正常情况华北局副书记肯定有刘华福的位置。但刘华福在士改当中犯了大错,反正在晋察翼名声很不好。虽然依旧是晋察翼中央局副书记,但他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赵震生接管。
所以这一次华北局副书记,刘华福不仅没能够得到晋鲁豫干部的支持,连晋察冀本地的干部都没有支持他。反而是赵震生一跃成为了华北局副书记。
周彬的情况就更简单。
这一次成立华北局,是准备革命胜利之后的新中国做准备。因此华北局除了要指挥打仗,更多的是政府部门要正规化,要建设,要发展经济。所以中央要求华北局成立之后,要在华北局成立华北人民银行,同时也要成立统一的合作社,也就是后来的供销社模式。而这些都是周彬的长处。
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周彬是一手创办了中央银行、苏区合作社等等。抗战时期好长一段时间在新疆,在新疆也是负责经济建设、财政建设。所以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
此次华北局成立,周彬是要大用的。当然周彬是主席的弟弟,这个因素肯定也是存在的。
最后是魏红军。
资历最浅,但晋升速度最快。魏红军是真正靠着硬邦邦的战绩、政绩成为了华北局副书记。从1945年在晋察冀办大学,接着是东北战略的成功实施,然后是集宁战役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傅作义部。
然后是1946年土改工作的成功,大同-集宁战役一战歼灭傅作义部主力,打下了大同。这些硬邦邦的成绩,是魏红军成为华北局副书记的基础。当然魏红军出身晋察冀军方,得到晋察冀军队干部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而且这一次华北局副书记当中,魏红军的排名也最高。
魏红军在这一次重组华北局当中,成为了仅次于聂帅、薄树春、董毕五三人的华北局四号人物。
此次组建华北局,比较失望的是罗起容和刘华福。
罗起容之前一直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也是晋察冀军区二号人物。可是这一次华北局改组,罗起容没能够成为华北局副书记。说句不好听的话,罗启容来晋察冀是吃亏的。因为相比起其他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这边军区基本上不直接领导部队打仗。部队打仗都是一线部队自己决定。
结果导致了罗启容到了晋察翼之后,反而没有什么发挥余地。
不过最失望的当属刘华福。
刘华福一直是华北地方干部的代表,是晋察冀中央局的二把手。本来以他的资历地位,这一次组建华北局,怎么都应该是成为华北局副书记的。可是在土改当中犯了大错,主要是得罪了晋察冀军队干部。晋察冀这边的军队干部上上下下对他都不满意。要是按照晋察冀军队干部的想法,连华北局委员他们都不想选择刘华福。但聂帅知道打压一下刘华福可以,如果真的废了刘华福,那就不是好事情。所以刘华福被选为华北局委员。不过刘华福落选华北局副书记,所以也未能够成为华北局常委。
此次华北局常委,是华北局三名书记和六名副书记组建。
然后选择8名华北局委员。
同样是晋察冀这边占据优势。
许向前、罗起容、杨全武、刘华福、杜丽清、刘任、荣子河、黄靖当选为华北局委员。
选择了华北局副书记和委员之后,聂帅立马给中央汇报。华北局负责六个省,人口5000多万。有北平、天津、太原、张家口、保定、石家庄、大同这些大城市。
而且中央很多机构也会搬到华北局。
可以说华北局非常重要。
华北局上报的名单,中央全都批准。
这样华北局迅速成立。随着华北局委员名单的确定,组建华北局的速度迅速加快。华北局下辖组织部、宣传部、城市工作部、社会部、秘书处、青委、妇委、研究室、华北局党校、华北人民日报、社。
与此同时华北局迅速组建华北军区。
中央建议华北军区的人员名单是,聂帅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向前同志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杨全武担任第二副司令员,滕代元担任第三副司令员。薄树春担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罗起容担任第二副政治委员,魏红军担任第三副政治委员。
不过华北局常委会议上,聂帅提议魏红军担任华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同时担任第三副政治委员,滕代元同志担任第四副司令员。
聂帅对于魏红军是鼎力支持。
因为魏红军现在正是势头正猛的时候。华北局常委会议通过了聂帅的提议,魏红军成为了华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和第三副政治委员。
成立了华北军区之后,华北局紧接着成立华北野战军。聂帅担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向前、杨全武、魏红军、滕代元担任副司令员,薄树春和魏红军为副政治委员。
初步确定,许向前作为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和腾代元一起负责晋南方向的作战。杨全武同样作为华北军区和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负责河北方向的作战。
魏红军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身份坐镇张家口,和同样担任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的罗起容一起主持华北军区的日常工作。同时魏红军还以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身份,主持华北野战军日常工作。
第691章 组建华北野战军兵团
“红军,你虽然是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你本人要留在张家口,处理军区和野战军日常事务。你看怎么安排第三野战军领导机构比较好?”
华北局成立,华北军区成立,华北野战军成立。
这只是开始。
因为目前的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司令部,只是确定了上面的干部。想要完成组建,下面还有一堆位置需要填补。
整个工作没有两三个月是无法完成。
除了这三个部门之外,接下来华北局还要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其实就是成立华北政府。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下辖民政厅、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工商厅、企业厅、交通厅、公安管理处、秘书处、法院、华北人民银行、华北合作社管理处。
还下辖绥远、察哈尔、热河、内蒙古、晋南、晋中、晋北、冀南、冀鲁豫、冀中、冀东等行政公署。
至于这些行政公署的干部安排,还需要华北局讨论。光是这个工作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大批的干部。这种时刻山头问题就会严重。
现在的情况华北局和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以晋察翼各个机构,以及晋察翼干部为主是肯定的,但聂帅又不能全都让晋察翼干部上。如何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还能够平衡各个山头,不至于出现内考验的就是聂帅的政治智慧。
不过聂帅先跟魏红军讨论的是华北野战军的问题。
因为现在还在打仗。
战争问题依旧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
随着成立华北局,绥远、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内蒙古六个省的部队都归属华北局领导。不过主要是以晋察翼部队和晋冀鲁豫部队为主。聂帅作为华北局第一书记,记负责整个华北局工作。所以准备把军区和野战军日常工作交给魏红军负责。魏红军这个华北局第一副书记,主要负责的就是华北的军事工作。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