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880高刚的如意算盘
任培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位去世的中央领导。享年47岁。
真的是非常年轻。
就说邓希贤进入政治局之后,大家都认为邓希贤是目前中央第二梯队的年轻干部之一,但邓希贤今年正好47岁。而魏红军更是亮瞎了一票人,35岁就成为了政治局委员。可是任培国23岁就是政治局委员,40岁就是中共五大书记,成为中央核心领导人之一。
五大书记里面,总司令年龄最大,主席次之,总理和修养同志只比主席小了五岁,属于是同龄人。只有任培国比主席小了十一岁。没想到第一个去世的就是任培国。
任培国因为在监狱当中受到过酷刑,所以身体一直不好。对于他的去世,大家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他已经好几个月没能够处理工作。但当他真的去世之后,大家还是很悲伤。
魏红军心情也很沉痛。任培国真的是很好的干部。
魏红军急急忙忙从广东回到北京,参加了任培国的追悼会。叶帅评价任培国∶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的确是如此。
身体那么不好,却也不愿意休息,一直要工作。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各种事情多的数不胜数。而且那个时候中央各部门也不完善,所以中央领导工作任务很重。
但任培国拖着病体处理那么多纷杂的时期。
就这样他还会抽出时间下乡看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说解放战争两年,让任培国本来就不好的身体越来越差。
魏红军想着任培国的一生,想他离开的时候应该是满足的。因为他看到了新中国成立,看到了新中国越来越好,更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痛击美帝国主义。
魏红军只能跟任培国说,新中国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的。好几天魏红军没有回过神来。
倒不是魏红军和任培国有那么深的感情,只是魏红军总觉的心里不对劲。不过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革命的。魏红军很快就开始投入新的工作。此次南下对魏红军的刺激比较大。
每每想起历史上橡胶大会战的失败,魏红军就睡不好觉。历史上橡胶大会战的失败,不仅仅一线的领导有责任,中央也有责任。应该说上上下下都有各自要负起的责任。
花了国家那么多钱,最后变成了一地鸡毛的烂尾工程。
可问题是,从这一次失败当中,中央到地方吸取了教训吗?从后面很多情况来看并没有吸取教训。因为后面出来了很多和橡胶大会战一样浪费国家资金的大会战出现。
如何保证大会战这种模式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而不是橡胶大会战这样失败。其实包括魏红军在北京的时候,对于橡胶大会战也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光是靠着一线领导的报告,是无法准确的了解实际情况的。
魏红军也是到了雷州半岛亲自调查过,了解过,听到下面干部的声音之后,才调整了方案。如果魏红军没去雷州半岛,只是在北京负责遥控橡胶大会战。那么橡胶大会战一样会失败。
上下之间如何有效的沟通,这种大会战如何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一个橡胶大会战不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接下来的大会战,能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能够发挥集中兵力的优势。集中力量干大事,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但这种优越性如果用不好,那反而会造成巨大的失败。
关于这个魏红军仔细写了自己的想法。
魏红军提议,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再进行大规模会战之前,必须要开”诸葛亮会”。中共本来就是推行”民主集中制的党派,那就应该把这个优势发扬光大。
“先民主,后集中”,这种大会战必须要充分的进行民主调研。
只有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下决策,才能够”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让大会战走错方向。而且在大会战中间,有什么问题都要时时刻刻进行这种“诸葛亮会”,调整大会战的方向。
政府决策,必须要明确这种程序。
现在很多大会战,都是中央一声令下,那么下面的干部根本不管实际情况。直接就开始进行动员会,然后风风火火的干起来。的确他们也都是为了建设祖国,但结果却很不好。
所以在程序上很多大项目都必须要有这种论证会。这是魏红军准备交给书记处的报告。然后是关于外资利用。
魏红军给中央建议,先试验华侨贷款和投资。如果这个方法可行,那么完全可以利用同样的模式,引用外资为己用。
只要有足够的利息,或者足够的红利诱惑,那么外资也不会放弃和中国合作。只要保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那么引入外资,并不会破坏社会主义经济。
当然魏红军写的很多东西,其实很多都是历史上主席的政策。
主席在1955年、1956年、1957年这个时候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席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新经济政策”。甚至主席回顾苏联历史,认为苏联当初也应该进行更长一段时间的“新经济政策”,来解决市场物资不足的问题。
可惜这中间发生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引发了”波匈事件”,直接冲击了社会主义阵营。这股风传进了中国之后,造成的第一个影响就是一些民主人士,他们认为社会主义阵营要大乱,共产党要退缩。很多人都认为波匈事件,会让中共的执政基础受到动摇。当时世界上的舆论对于社会主义阵营也非常不好。
结果国内的很多民主人士飘了,他们开始提出各种离谱的要求。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才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果国内的民主人士以为中共已经乱了阵脚,开始向他们妥协。只要他们再进攻,那么中共肯定要继续让步。以至于有的人甚至高呼”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要求和中共轮流执政。这一下就有了后面的反右派斗争。
主席提倡的“新经济政策”也就随之夭折。
这中间有总理他们批评”冒进”的”反冒进”做法,结果被很多民主人士抓住把柄攻击中央。随之就有了主席的“反反冒进”,批评总理他们打击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热情,也在政治上让中共处于被动。
可是”反反冒进”,加上”反右派”,政治气氛一下变得狂躁起来。这才有了后面的大跃进运动。这些事情都是有关联的。
可以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震荡。简直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颗老鼠屎。如何避免这个事情,魏红军还要好好筹谋一下。
现在魏红军提出了一些政策想法,就是主席历史上提倡的“新经济政策”当中一些内容。在魏红军总结南下经验的时候,高刚过来找魏红军。
“老魏,我听说了橡胶大会战的事情。”
高刚很是亲热的和魏红军说话。
魏红军是比较意外的。
因为两个人从1947年开始,虽然在农村问题、城市问题、财政问题、党政分离问题、三反运动等问题上因为观点比较一致,所以在中央会议上有过一起发声的时候。
但都是工作关系。
两个人其实没什么私交。
要不是魏红军抗战时期异军突起,两个人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干部。后来一个在东北局,一个在华北局。到了中央之后,高刚在书记处,魏红军主要工作在政务院。
平时除了工作都没什么来往。
但高刚现在说话,好像两个人是老朋友一样。
“做的很好,雷厉风行,有我们军队干部的风采。这种事情就该是我们军队干部出马处理才行。”魏红军皱眉。
因为摸不准高刚今天来找自己想干什么。
高刚自称自己是军队干部,倒也不是吹牛。高刚早年就是在西北部队搞兵运工作,而且后来一直是陕北红军的主要干部之一。担任过红42师政委,红26军政委,成立陕甘边红军指挥部的时候高刚是政委。后来成立前敌指挥部的时候司令员是刘志丹,政委就是高刚
更不用说高刚来中央之前,还担任过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说自己是军队干部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这句话魏红军可不能接。
本来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之间就矛盾不小。所以魏红军在自己管理范围之内的干部上,一直不提倡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泾渭分明。就像是晋察冀出来的干部,魏红军从来不会分他们是军队干部还是地方干部。
都是混着用的。
“要说革命的坚定性,还得看我们军队出来的干部。老魏,你说是不是?”魏红军也不是毛头小子。
所以笑着道:“革命年代经受住考验的干部,都是党的好干部。”
“老魏,话不是这么说的。革命能够胜利,靠的就是我们解放军部队舍生忘死,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干部,我们解放区干部。如果靠白区干部,革命成功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中央目前就需要革命意志坚定,信仰坚定的干部。白区出来的干部,工作上喜欢耍滑头,完全没有坚定向前的意志。”
高刚很直接的说了出来。
魏红军心中摇头,难怪历史上高刚出事。
这种话是能够随便说的吗?魏红军和高刚关系有这么好吗?不要说是高刚和魏红军这种关系,就是魏红军在自己一手提拔的八纵干部面前,都不会直接说出这种话来,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给别人留下把柄。
白区干部有没有毛病?
当然有。
因为他们常年做地下工作,所以最善于保护自己,保护组织,对他们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做地下工作的时候,一旦某个人被抓,他们第一个想的就是尽快转移,这是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所以他们需要伪装,做事情圆滑,工作上少了一些魄力。但又非常擅长和人打交道,放在机关就是老油条那种类型。
这是军队干部最看不上的。
觉得他们的工作方式,一点不像是共产党干部。
可是同样军队干部有没有毛病,肯定也是有的。特别是解放军的很多指挥员,很多都跟魏红军一样泥腿子出身。虽然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面脱离文盲,但毕竟底子在那里。
把地方工作当成是军队工作一样。
容易出现作风霸道,作风粗暴的情况出现。各有各的问题。
高刚这个级别的干部,现在这么说,你让白区党出身的干部怎么想?本来现在全国政权当中,军队干部占据上风。难道你们军队干部要对白区党赶尽杀绝?
高刚的地位,这种话不要说是在公开场合说,就是私底下都不应该说。
看到魏红军没有回应,高刚继续道:”当然白区出来的干部也有优势,那就是他们擅长处理和人的关系。不像是我们军队干部,很多时候处理不好那些细腻的事情。所以这种工作就应该交给白区出来的干部。我觉得修养同志处理这方面工作就很出色,人大要召开,如果修养同志负责人大工作,肯定不会出任何问题。”
魏红军这才琢磨过来高刚的意思。他这是想要布局八大。
八大当中政治局常委肯定要扩大,到时候高刚必然会有名额。毕竟任培国去世之后,目前中央委员会总共六个人,肯定还要补一个人。高刚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持书记处工作。
自然就是第一候选人。
但显然高刚不满足于当一名普通的常委,他这是想要负责中央党务工作。现在负责中央党务工作的就是修养同志,如果修养同志去负责人大工作,那么党务工作不就顺势来到高刚手中。
只是高刚没有足够的把握,所以想要找盟友。魏红军脸色越来越严肃。
高刚看魏红军听进去了,所以继续道:“说起来伍豪同志常年主抓统战工作,要是负责政协工作,那真的是天作之合。
魏红军知道这是高刚扔出来的条件。
他这是要把总理赶去政协,以后负责政协工作。然后把政务院交给聂帅?不过魏红军并不相信。
说起来高刚和晋察冀干部,华北干部没多少交情。相反高刚和陈运可是在一起合作很多年。不仅在延安的时候,一起负责过陕甘宁边区的时期,到了东北两个人也是配合默契。
和彭珍发生城市农村争论的时候,陈运和高刚联合起来支持农村路线。包括土改、剿匪等工作上,两个人都合作默契.高刚找盟友,肯定回去找陈运。
到时候也是同样的话语。那么他给陈运承诺的是什么?当然也只有政务院总理位置。他这是想要用一个位置,来钓陈运和华北系。想得挺美。
刚才高刚还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来扯淡。
而且魏红军是真的不看好高刚。高刚能力很强,可惜做事情太幼稚。老祖宗都说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就是告诉大家,做事情要谨慎。
但看看高刚,这简直是大张旗鼓的告诉所有人自己的想法。
所以魏红军果断道:”高刚同志,党的人事任命是八大会议的重要事项。有什么事情应该是在会议上讨论,私底下讨论人事问题,不符合党的组织原则。”
高刚一愣。
他没想到自己给出了如此好的条件,魏红军竟然给自己一个如此的官方回答。难道自己给的条件不好?
那可是政务院总理位置。
不过魏红军才不管高刚怎么想。魏红军并不想八大之前,党内出现什么风波。包括也不希望高刚本身出事,所以沉声道:“高刚同志,我们都是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你这种话传出去,那就是挑战党的组织原则。就算是主席,也要遵守党的组织原则,更何况是你我。你这是想要另立中央吗?”
魏红军说的语气变得很重,甚至是有些质问。高刚瞬间冷汗淋漓。
方犬一在主席的支持
现在的高刚可不是历史上的高刚。历史上高刚携着出色的东北工农业数据,抗美援朝的大功,“一马当先”进入中央。
直接从政务院分走了一半部门,计划委员会直接和政务院对抗。甚至当时的政务院,还比不上高刚主持的计划委员会有权力。
当时的高刚绝对是位高权重,威风凛凛。
总理面对他都要退避三舍的地步。
正因为高刚有如此的地位和实力,才能够挑战修养同志和总理的地位。
可是现在的高刚可没有那样的威势。虽然主持书记处工作,但组织程序上他还是在修养同志的领导之下。而且目前的中央还有陈运和聂帅在他前面挡着路,后面又有魏红军、邓希贤这些干部追上来。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