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59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要一个一个的立下规矩。

  杨永福点点头。

  不过想了想道:“那群学生娃子如果吃不得苦怎么办?我虽然没有做过赈灾工作,但也知道赈灾工作琐碎,而且要去很多农村转悠。那些娇滴滴的学生娃子能跟得上?魏书记,我可没有向你这么有耐心,好说话。”

  杨永福虽然是主席的长子。

  但倒是没有一点娇气。因为他十岁上下就在上海流浪,在苏联念的是军校,回国之后参加农村、工厂工作。所以他能够吃苦,但他知道那些学生娃子不行。

  一个个娇滴滴的。

  赈灾要去很多农村,他们估计连上厕所都不适应。

  “我们不强迫别人一定要跟着我们革命。如果跟得上,那他就会成为革命者。如果跟不上掉队,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给他们一个机会,但也只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握得住是他们的事情。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你也要适当的帮助他们。但也仅仅是如此。”

  魏红军又不是老妈子。

  给他们一个机会之后,他们以后怎么选择,是他们的事情。

  “怎么样,这个工作你要不要接受。”

  “魏书记,我能拒绝吗?”

  “不能。”

  听到魏红军的话,杨永福没好气的道:“那你还问我?”

  “这是程序。”

  魏红军笑了笑。

  然后道:“杨永福同志,具体的任命会有组织部找你谈。我希望你能够圆满完成这一次赈灾任务,灾后重建任务,以及这些学生娃子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最有感染力吗?那就是身体力行。在赈灾和灾后重建当中,你要身体力行。艰难的事情,你要第一个上,别给我摆架子。你要让那些学生看到,我们共产党干部是怎么做事情的。”

  “是。”

  杨永福离开之后,赵寒说道:“魏书记,因为杨永福同志的身份,他的级别组织部始终是拿不定主意。和杨永福差不多年纪,又是从苏联留学归来,参加工作十来年的干部,最低也是行政十三级干部。而杨永福同志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北京第一机床厂扩建工作完成的也很好。但目前依旧是他们这一批干部当中最低级别待遇。”

  魏红军也是点点头。

  杨永福的情况,组织部那边都很头疼。

  提拔太快,会被人讽刺拍马屁。但压制提拔,又影响和他一起工作的其他干部级别。杨永福现在三十五岁,但目前是行政十三级的干部。

  和普通干部相比,级别是不低。

  但和杨永福自身的资历相比,那就相当低了。杨永福是苏联留学归来,而且他本人在苏联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革命资历,已经是军校党小组的领导,是有级别的干部。而且这个年代留苏归来的干部,回来就有级别,或者给你提级别。因为新中国缺乏知识分子,留苏归来的更是人才。杨永福1950年跟着魏红军去朝鲜是团级干部,已经是主席压制了他的级别。可是现在都过去了六七年,也才升了半个级别。

  怎么都说不过去。

  不要说别的,光是跟着魏红军一起去朝鲜一趟,给他升两级都是正常的。更不用说这又过去了六七年时间。

  魏红军道:“以北京第一机床厂目前的级别来说,他这个党委书记应该是行政十二级。你代表我去和陈谈秋同志谈谈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越级提拔,但也不能压制别人的级别。”

  “是。”

  赈灾工作可不能耽搁。

  魏红军和杨永福谈话当天下午,组织部就派人和他谈话。调杨永福进入内务部,担任农村救济司司长,参加河南水灾救济工作。

  这一次出事的学生娃子,全都打包进入了这个救济团队当中。

  等处理了这些事情,夏侯文也交接完沈阳军区的工作,来到了北京。军委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后决定任命总政治部副主任朱亮才同志去东北担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朱亮才是真正的资历深。

  他和谭正两个人是井冈山时期主席和总司令的第一任秘书,是主席和总司令非常器重的干部。抗美援朝的时候,朱亮才就是志愿军副政治委员,魏红军回国之后,一直是邓国和朱亮才两个人负责志愿军的工作。

  “让你从大军区政治委员来负责信访工作,是不是心里骂我。”

  “魏书记,你这才是骂我。”

  夏侯文摆摆手。

  道:“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吗?我看了你给我的那封信,也知道信访工作的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地方如此,军队情况也是如此。这几年随着军队现代化的推进,部队战斗力是在提升。但军队干部和战士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以前那么好,总是感觉距离远了。我想军队都是如此,地方情况就会更加严重了。”

  “看来主席看人的眼光是一如既往的好。”

  魏红军正色道:“你来看看这个。这是我对于信访工作、群众接待工作的一些看法。我希望信访工作和群众接待工作,不要流于表面,而是真真正正能够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拉进党和政府跟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让党的群众路线可以真正落地。”

  夏侯文接过这份文件。

  夏侯文接到魏红军的信之后,这段时间一边交接工作,一边也考虑了很多。

  思考怎么去开展信访工作。

  现在看到魏红军写的东西,很多还在迷茫当中的东西,一下就豁然开朗。虽然魏红军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但大致上的脉络和方向已经有了。

  夏侯文本来就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干部。

  看着魏红军这份文件,脑海里面迅速构思了下面要怎么开展工作。魏红军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夏侯文在那边思考。好一会之后夏侯文才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看着魏红军道:“魏书记,跟你一起干革命就是痛快。”

  “少拍马屁。”

  “真的。”

  夏侯文是真的信服魏红军。

  说起来抗战之前大家的级别都是差不多的。这里面包括王秋云、张子华、夏侯文几个人,可是谁能够想到魏红军一飞冲天,走到了现在的位置。

  如果换一个人,夏侯文心中肯定有疙瘩,心里面肯定是不服气。但对于魏红军,夏侯文真的是没有丝毫的嫉妒。因为夏侯文是真的佩服魏红军。从抗战时候开始,他是亲眼看着魏红军一次又一次正确的决定,让部队一次一次的走向胜利。

  现在再看魏红军关于信访问题的想法,更是让夏侯文钦佩。

  夏侯文也想过很多。

  但根本无法和魏红军这个相比。

  “此次建立中央信访局,给信访局的编制是,除了你之外,还有三名副局长,一名秘书长。你如果有什么适合的干部,可以推荐。”

  “魏书记,既然中央信访局是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信访部门组建的。那么我的建议是书记处这边派出一名干部,国务院那边派出一名干部,从民主党派那边找一个人,分别担任三名副局长。这样信访局以后协调党委部门和行政部门,同时也加大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你自己有没有想要推荐的干部?”

  “马宏。”

  魏红军皱眉。

  夏侯文说的马宏,目前是国务院政研室副主任。

  他本来是国务院副秘书长,还担任计划委员会委员。但因为高刚出事情,也影响到了他。虽然没有和张秀善那样,去了地方。但也调整了位置,去了国务院政研室。

  “你怎么想到了马宏。”

  “魏书记,你没和他直接在一起工作过,所以不是很清楚他的能力。马宏这名干部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做工作非常细心。工业、农业、商业,包括金融、建设,只要是他负责的事情,就没有他不熟悉的。和他一起工作,都不用担心具体的事情,把事情交给他就可以。这是一名非常有能力的干部。”

  马宏抗战中期的时候在冀热辽军区,也就是邓国手底下做过工作。

  但只是很短的时间。

  抗战末期跟着夏侯文一起进入东北,开辟东北根据地。而就在东北这段时间当中,高刚看中了他的才华,开始大力提拔。当时只有25岁的马宏,在高刚的提拔之下,28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东北局委员、东北局副秘书长、东北政研室主任,高刚去哪里都愿意带着他。

  后来高刚上调中央之后,马宏没有跟着高刚一起去书记处。而是留在了东北,一直到东北局撤销之后去了国务院。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主要是服务于主管工业的李福春。

  因为国务院这边不愿意大动干戈,所以马宏倒是没有被逐出北京,只是调到国务院政研室。历史上马宏也是能力超群。作为高刚的“五虎上将”,和其他人一样被贬,担任北京第一建筑公司任副经理。没想到在这里干的有声有色,很快摸清楚建筑行业的特点。写了好多关于建筑领域的文章,被中央重新关注。

  计委那边成立政策研究室,又看上了他,任命他担任计委政研室主任。很快他回到了国务院,开始给中央领导提供意见。后面制定著名的“工业十七条”,他是重要干部之一。可以说高刚“五虎上将”当中,马宏年纪最轻、根基最前,但却是硬生生的靠着自己的才华重新回到了中央。

  当然马宏最出名的事情,应该是提拔了朱荣基这名干部。

  “你知不知道马宏涉及到什么事情?”

  “我知道。”

  “你还要用他?”

  “用。信访工作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我需要马宏这名出色的干部。”

  魏红军点头,道:“好吧。这个时候你打一个报告上来,我会帮你协调的。但马宏去信访局只能做秘书长,不能做副局长。”

  “是。”

1014 肃托事件

随着夏侯文入京,中央信访局开始正式组建起来。

  夏侯文推荐马宏之后,魏红军迅速和国务院那边协调,马宏正式从国务院调到中央信访局。书记处批准夏侯文任命马宏为中央信访局秘书长的报告,又得到了主席、修养同志批示,正式任命马宏为中央信访局秘书长,配合夏侯文组建中央信访局。

  夏侯文和马宏两个人算是老搭档。

  因此两个人都不需要磨合,就迅速的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第一个做的就是整顿目前的中央办公厅信访部门和国务院办公厅信访部门。

  魏红军也是几次召开书记处会议。

  毕竟要给中央信访局尽快安排干部。

  经过几次的讨论之后,书记处最后推荐政法委委员原公安部副部长,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星,国务院副秘书长卢誉文,国务院商业部副部长杨义晨为中央信访局副局长。

  中央信访局从成立开始,级别已经相当高。

  夏侯文虽然只是中央候补委员,但却是新中国上将,又是大军区政治委员。给他配备的几名副局长,也都是级别非常高的干部。

  就像是周星,长征的时候就是红一军团保卫局副局长,之后在延安干了十几年的保卫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担任了公安部副部长,后来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这一次政法委成立,又入选了政法委委员。解放之后定级,周星就是行政六级干部。九大之后还没有开始给干部重新定级,但以周星现在的级别,重新定级很有可能就是行政五级干部。

  商业部副部长杨义晨,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四一二之后,与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后来逃狱成功。之后被派去东北,一直担任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为组建东北党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在东北再次被捕,在日本人的监狱待了好长时间,后来被组织营救。然后派到山东恢复山东党组织。对于抗战时期山东党组织的恢复是做了非常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东局城市工作部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最后调到中央担任了商业部副部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刚刚结束的九大当中,杨义晨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非部委一把手,却能够成为中央候补委员,杨义晨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也可以看出他在党内的资历和地位。

  然后是卢誉文。

  这是一名民革成员,和中共一向走的很近。1956年因为说了几句中共的好话,被当时的民主党派差一点开除,批评他“为虎作伥”。

  卢誉文是经济学硕士,这几年在国务院,一直配合几名副总理搞经济。

  这一次中央信访局成立,魏红军也支持夏侯文的提议。找一名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信访局副局长,对于信访工作也是好事情。魏红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卢誉文。

  他们三个人到任之后,中央信访局算是正式成立。中央信访局也正式成为了直属于党中央的党委部门。而且这只是中央信访局的雏形。

  按照魏红军的想法,中央信访局应该再加入中央监央察委员会的一名干部,组织部这边的一名干部,组成一名局长,五名副局长,一名秘书长的格局。

  中央信访局成立的时候,中央办公厅这边也开始进行整顿。

  魏红军不直接参与。

  但政治秘书室的干部名单,最后是需要魏红军审核,魏红军签字的。杨上昆也反思之前的事情,觉得自己有些太着急。之前杨上昆主要是从西北局那边,调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干部进入政治秘书室。 而且刚刚进入政治秘书室,就开始“抢班夺权”,和政治秘书室那些年轻笔杆子发生了冲突。

  这一次的事情,对于杨上昆也是非常不利的。主席都批评了杨上昆,认为他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却让政治秘书室的事情闹到了书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