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这一次杨上昆主要是从原华北局和原东北局抽调干部。
不过魏红军把杨上昆上交的干部名单打了回去。政治秘书室的干部选择是很重要,但魏红军考虑的从来不是干部问题。政治秘书室发生问题,也不是因为干部个人冲突。
而是本身权责不清晰。
自然出现矛盾。
魏红军更关注的是,杨上昆早点给政治秘书室立规矩。那些专业秘书该做什么,机关干部该做什么。只要这个明确了,政治秘书室就能够稳下来。可是一旦这个不明确,还会发生冲突。
杨上昆想要用华北局干部,背靠着魏红军来压制政治秘书室那些笔杆子。这种手段魏红军并不喜欢。魏红军作为政治局常委,去参与政治秘书室的权力争夺当中,说出去都笑死人。不去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总是想要用这种捷径解决问题。
所以魏红军把干部名单打回去之后,告诉杨上昆尽快把政治秘书室整改方案拿出来。先拿出政治秘书室的整改方案,通过之后再考虑干部问题。
党务工作的确是繁琐。
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刚刚解决了中央信访局,中央办公厅的事情,魏红军就在办公室迎来了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郭迎秋。魏红军是比较意外的。
魏红军现在基本上已经离开了国务院。
而且就算魏红军在国务院的时候,也不分管教育方面的事情。而历史上自己和郭迎秋更是没有任何的交集,应该说两个人都没有面对面说过话。只是在开会的时候见过面。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过来找自己。
但郭迎秋既然通过秘书室表达要跟自己见一面,魏红军也不好拒绝。郭迎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放弃地方省长位置,去教育机构的干部。
“郭迎秋同志,喝杯水。”
“魏书记,今天冒昧打扰了。但有一件事情,书记处必须要帮我们解决。我也是因为这一次教育部开会,才有机会亲自来书记处这边。之前我给书记处写过几封信,但书记处一直没给我回答。”
郭迎秋很珍惜和魏红军见面的机会。
因为现在的魏红军地位不一样。每天想要见魏红军的干部都排着长队。光是每天需要魏红军亲自签字的文件,那就是一抓一大把。魏红军能够给郭迎秋留下时间见面,对于郭迎秋来说就是非常宝贵的。
“郭迎秋同志,别着急,慢慢说。”
教育部之所以开会,还是跟北京这边的大学生串联有关系。
教育部开会是希望,全国的高校能够加强管理。不要出现北京林夕灵这样的事情。郭迎秋也是因为这个会议才来了北京,一边开会一边约魏红军见面。
魏红军在考虑,郭迎秋有什么事情需要书记处解决的。
好像南京大学那边也没出什么事情。就算南京大学真的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至于找到书记处这边。
“魏书记,‘湖西肃托’事件,你清楚吗?”
“略知一二。”
魏红军脸色立马严肃起来。
红军长征结束之后,主席慢慢的开始在党内当家。吸取了红军时期的“肃反运动”的教训,所以对于这方面有了不少纠正,也做了严格的规定。所以中共之后的历史,像红军时期那样严重的肃反运动,几乎没有再次发生。虽然后面整风的时候也发生过一些“左倾错误”,发生过一些扩大化,但根本无法和历史上红军时期的肃反运动相比。
但唯独一件事情,几乎是复制了红军时期的肃反运动。
那就是“湖西肃托”。
以清除托派为名,几乎把整个湖西一锅端了。什么叫一锅端,就是把当时湖西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从上到下都处理了。除了区委书记白子名之外,整个地方党组织、地方政府干部都成为了托派。然后是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四大队政治委员王宏鸣,又把根据地内部的军队干部上上下下都弄成了托派。连同样四大队和他搭档的大队长梁大牙差一点也给杀了。
这一次“湖西肃托”当中,光是被枪杀的党政军各级干部就300多人。如果不是罗帅他们赶过去,还不知道要枪毙多少人。
结果八路军好不容易发展起来,而且正在蓬勃发展的湖西根据地遭受重创。当时的湖西抗日根据地在山东都是非常有名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当中,各级抗日政府建立起来,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人数超过一万人。四面出击,打了好多胜仗。可是一场“湖西肃托”下来,整个抗日根据地就垮了。
整个抗战期间,湖西根据地都未能够真正发展起来。魏红军之前只是听说过“湖西肃托”的事情,但具体的情况是不了解的。毕竟魏红军在晋察冀,哪里有精力管发生在山东的事情。
解放之后也是如此。
这件事情都发生了多少年前。魏红军也没有那么闲,专门去找“湖西肃托”的文件看看。
所以魏红军很是疑惑,道:“郭迎秋同志,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湖西肃托’的事情,中央早就给了结论。对于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平反,恢复了政治上的名誉。你现在希望书记处解决什么问题?”
“是,中央是给了结论。”
郭迎秋点头。
不过郭迎秋道:“可是中央虽然给了结论,但涉及到‘湖西肃托’的干部,却跟没有结论一样。”
“什么意思?”
“魏书记,每一次干部调动的时候,要查干部的历史,那么就会卡在‘湖西肃托’的事情上。组织部每一次都要重新审核这些干部,重新拿出‘湖西肃托’事件。包括中央每一次党内整风,他们就会卡在这里。就好像他们真的是托派一样。”
郭迎秋很是不满意。
郭迎秋级别高,和中央领导关系好。
当年的“湖西肃托”事件当中,他又是受害者。所以后面发生任何事情,都牵涉不到他。但当年“湖西肃托”牵涉几千人,重点干部就牵涉几百人。
但他们现在依旧是背着包袱。
党内稍微有风吹草动,就会重新审核他们到底是不是托派。其实这些人谁知道托派是什么东西。
“魏书记,当时‘湖西肃托’是采取了刑讯逼供的手段。有些干部没能够挺住,就承认了自己是‘托派’,同时还被迫承认其他人也是‘托派’。就这样一个牵着一个,最后整个湖西抗日根据地上上下下都成为了‘托派’。中央对这些干部是有结论的,有些干部在这一次事情当中承认‘托派’,或者被迫承认其他人是‘托派’,但都不属于是政治错误,是没有责任的。”
“中央是这么说的,但下面各级组织部却不这么认为。‘湖西肃托’的事情快过去二十年时间,但对于我们很多干部来说,现在依旧是战战兢兢,背着包袱工作。而且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再次提起这个事情。”
“魏书记,‘湖西肃托’的事情,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是受害者。但现在反而是这些受害者好像犯了大错一样,随时都要接受组织的审查,随时都有可能被扣帽子。”
郭迎秋是越说越激动。
当年要不是罗帅赶到,郭迎秋也会被枪毙。
所以郭迎秋比谁都知道里面的委屈。多少年轻干部,当时还是刚刚从校园走出来参加了抗日。但因为一场“湖西肃托”的事情,二十年来他们一直活在阴影当中。
就好像他们真的有罪一样。
本来郭迎秋还以为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解决。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审查的更加严格。
所以郭迎秋不服气。
接连给书记处写了信,但都没有结果。
所以他这一次是亲自来找魏红军。郭迎秋的一个想法是,魏红军这个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第一书记,和“湖西肃托”各方面都没有关系。可以从客观上分析,已经帮忙解决问题。
魏红军听郭迎秋的话,也是皱了皱眉。
二十年过去了。
历史负担太重。
魏红军想了想道:“郭迎秋同志,对于‘湖西肃托’的事情,我只是有所耳闻,具体的情况并不熟悉。你给我一点时间,我先了解一下再给你答复怎么样?”
负责党务工作,就会碰到历史敏感问题。
魏红军也不好都去回避。
有些问题该解决还是要解决。郭迎秋点头道:“魏书记,涉及到这一次事情,受到影响的原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有上千人以上。他们都在热切盼望中央能够给他们一个答复。”
“郭迎秋同志,你给我一些时间。”
“是。”
看到郭迎秋离开,魏红军立马让赵寒帮自己找关于“湖西肃托”的资料。
魏红军仔细看了看。
把涉及到的重要资料都读了一遍,大致上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
“湖西肃托”往上数,和当年康盛在延安高呼“反肃托”是有关系的。不过这个责任也追究不到人家康盛身上去。毕竟当时康盛虽然从苏联回国,跟着苏联国内高呼“反托派”。但全国那么多的抗日根据地当中,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也只有湖西抗日根据地。
这一次事情的发生,其实魏红军都很难理解。
找不到动机。
虽然说了一堆原因,但其实很多动机,都是站不住脚的。包括当时的区委书记白子名,人就像是疯了一样,上上下下全都解决了。甚至怀疑自己的警卫队有问题,把他们的枪都给下了。
那么他的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虽然后来定论是,他为了争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可是他这样杀人,甚至捏造中央和山东分局、115师的命令,他怎么可能还幻想成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一把手。
当然事情过去了二十年,魏红军也没精力去追究他们这些人当时的想法。说不定白子名自己现在都不清楚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做出了这种事情。
魏红军主要考虑的是,这件事情的处理经过。
罗帅接到报告,明白湖西发生了大事情之后,立马联系山东分局的干部,大家一起来到湖西,阻止了这里的“湖西肃托”事件。但罗帅当时工作非常繁忙,115师每天都在打仗,所以只是过来制止这里的事情。具体的调查,善后是交给了山东分局的郭宏韬的。郭宏韬虽然在陕北肃反当中是犯了错误,但在解决这个事情上还是很不错的。在当时抗战形势复杂,“湖西肃托”情况那么严峻的情况之下,迅速稳定干部、稳定队伍,还是有功的。
但郭宏韬当时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留下了一个尾巴没有完全解决。
那就是郭宏韬下的结论是,“湖西肃托”是没有问题的,湖西抗日根据地的确是有“托派”。有问题的是扩大化。郭宏韬给的这个结论,成为了115师和山东分局的结论。
山东分局把这份结论上交给了中央,最后中央采纳了山东分局的报告。
这个结论对于“湖西肃托”的干部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因为你都说了“湖西肃托”是正确的,只是扩大化的错误。所以就算后面中央几次给出了结论,说那些受害者没有罪。
但下面的各级组织部可不相信。
既然“湖西肃托”没有错误,只是扩大化的错误。当年115师和山东分局是因为湖西抗日根据地局势严重,所以一着急才会终止了“湖西肃托”,表示所有人都没有问题。但这只是紧急情况之下的结论,肯定是有问题的。特别是那些承认自己“托派”,甚至指正别人的“托派”的那些干部,谁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托派”。
所以中央的结论没有一毛钱用。
下面的地方党委,地方政府是并不相信的。
魏红军看着这些资料,心中明白所有问题的症结就在抗战时期山东分局的结论上。
那句“湖西肃托”是正确的,扩大化是错误的。
这个结论导致“湖西肃托”的干部,只能是继续背着包袱。
魏红军也在衡量。
这个事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延续中央之前的态度。七大之后陈运主持,重新审核了“湖西肃托”。最后给出了定论:这次“肃托事件”是由于领导大搞逼供信造成的,那些在刑讯逼供下自己承认是“托派”,并犯有这样那样错误的人,不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不应给予处分,所有处分应律撤销。
新中国成立之后,彭珍主持组织部。安子温作为副部长也做过批示:中央对于湖西“肃托” 这件事,已多次做过决定和指示,在政治上早已解决了。所有在这次“肃托” 中被冤枉的同志,他们本身都没有错误,以后在运动中不要再查这件事了。
说的是很好的。
那就是“湖西肃托”的干部,不管是承认自己是“托派”的,还是指正别人的“托派”的干部,全都是没有错误的。
当然结果很明显,中央几次说话没有一毛钱用。
“红军同志,这个问题要彻底解决,就要改变当年山东分局的结论。那就是湖西抗日根据地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托派’。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解决郭迎秋同志提出的问题。如果结论是湖西抗日根据地当年的确是存在‘托派’,那么这个问题中央怎么结论也是没有结果的。”
1015 托派
郭迎秋的事情魏红军一直放在心上。
所以把关于“湖西肃托”的文件整理之后,交给了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还有新上任的团中央第一书记冯文斌,中央信访局局长夏侯文。他们两个人目前还不是书记处候补书记,但可以列席会议,发表一些意见。
因为增加书记处候补书记这么大的事情,需要中央委员会通过。所以这个事情要等到明年二月份的九届二中会议。在开会之前,魏红军要让大家了解“湖西肃托”的事情。
别整得开会讨论这个时候,大家对于这个事情完全不了解。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