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无双马友夫 第178章

作者:睡到十三点

“没想到侯爵大人也会在圣女面前受挫……”

从昨晚开始就一直事事不顺的少女,忽然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贞德告辞离开后,她便顺着之前马友夫的话题,聊起了小说:“侯爵大人,您的作品在普罗旺斯相当受欢迎。阿尔勒城唯一的一家书店里,也有您的小说出售。我读过《腓特烈与特蕾莎》,这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我曾经为这对情侣的结局流过好几次眼泪。不过,您的另一部名作《少年阿尔弗雷德·宾特利》,父亲却不准我接触。”

让二世听到女儿的话,顿时老脸一红:“呃,那本书并不适合未婚少女阅读。”

他发现女儿在阅读这本内容“激烈”的小说以后,便板着脸将之收缴。他曾授意妻子传授了许多取悦男性的技巧给安托瓦内特,是希望她能够受到那些大人物的宠爱。但是看这种刺激官能的小说,万一春心涌动,把持不住,去找个穷小子骑士甚至马夫之流偷情,白白浪费了纯洁的娇躯,那岂不是亏大了?

为了将女儿卖个好价钱,让二世在教育方面可谓操碎了心。

不过将《少年阿尔弗雷德·宾特利》收缴以后,他自己却很快沉迷其中,和情人嘿咻之前,往往会一起读一个短篇,增加情趣。别说,效果媲美高级药物,还不伤身体。

不过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其实早就在闺蜜那里偷偷看完了这本小说,而且被书中内容感动,独自流了好几次“眼泪”。

“作为一名创作者,有人能喜欢我的作品,我感到很荣幸。”马友夫笑道。

不管是恭维还是真心话,话有人读自己的小说就是好事。读者的数量越积越多,就能让他更多的完成与文化娱乐领域有关的成就。这也是他在百忙之中,仍然抽空进行创作的原因。

“侯爵大人,您能透露一下新书的内容吗?讲述战争与权谋的小说,难道背景是古罗马时代?”

“确实是在罗马时代,不过这是发生在赛里斯的故事,有关三个王国的恩怨情仇。”

穿越者抄《三国演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让马友夫下定决心写这样一部超长篇的契机,还是源自第一次出使勃艮第的经历。

当时,他在宴会上以魏蜀吴三国为例子,分析了百年战争中英法勃三国局势,最终说服菲利普三世改换阵营。

后来,有不少人都曾向马友夫打听过这段华夏人耳熟能详的历史。

要感谢马可·波罗的吹逼以及约翰王的传说,让大航海时代前夕的欧洲人,对神秘遥远的东方,有不切实际的憧憬及幻想。要不然,当初一无所有的马友夫,也不能吃到这个人种加国籍的双重红利,凭借“洋大人”的buff,在各国宫廷中混得如鱼得水。

看到有如此多欧洲贵族对东方历史感兴趣,马友夫才决定动笔。

虽然马友夫记不住多少原文,但是作为《三国志》六代到十四代都玩过数百小时的资深玩家,这一时期的各种人物和事件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用自己的文风写一部马版三国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这个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小说都还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马友夫就算胡乱写一本《我与傲娇红脸二妹和元气黑脸三妹的修罗场》,那也是开山祖师爷的江湖地位。再加上身为拉芒什侯爵的名人效应,传播度肯定没问题。

等马版三国写出来,估计要好几年时间,正好配合一会一展进行宣传,获得最大影响力。到时候肯定可以赚取一大笔点数。

而且,除了赚取点数外,马友夫对这本书还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在穿越后的一年多里,法兰西的中上层社会,从饮食、服装、审美、、文学、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因为他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甚至有极端保守份子,将这种变化统称为“赛里斯潮流”,并大加批判,认为这种一味追逐效仿东方的行为,正在毁灭本地传统。

不过并没有多少人理会他们的聒噪。

一直占据西欧文化高地的法兰西,再经过表面披着东方神秘主义皮,内在其实非常现代的“赛里斯潮流”的强化,会有什么表现呢?

征服胜利又不是唯一的选择,说不定文化胜利是更优解。

一手M16,一手摇滚可乐,这可是后世普世帝国的先进经验啊!

强势而先进的文化,可以有效降低征服与同化的成本。

创作小说、举办一会一展、甚至巴黎城的改造计划,都是提升文化吸引力的手段。不过限于这个时代客观物质条件,马友夫也只能在中上层阶级中潜移默化的推行自己的文化胜利策略。

不过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文化本来就是自上而下开始流行的。

如今欧洲男人们流行的那种上身凸出肩部与袖口,腰身收紧,下身紧窄的穿搭风格,归根结底,其实是在模仿全甲骑士那种倒三角形整体轮廓,以凸显男性的武勇气质。

小老百姓买不起一套盔甲,但是让裁缝制作一套仿骑士武装衣风格的服饰,还是可以的。就跟后世买不起兰博基尼,也要买把兰博基尼的钥匙在社交网络装逼,一个道理。

安托瓦内特与马友夫在小说话题上聊得很开心,她提出愿意做侯爵大人的写作助手,马友夫很爽快的答应了,并约定下午一起在书房里详谈。

有了与侯爵大人进一步加深关系的机会,少女十分激动,午餐后精心打扮了一番,又换上一套能突出自己知性气质的装扮。

不过就在安托瓦内特准备妥当,信心十足的要去惊艳侯爵大人时,她的父亲让二世却带来了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公爵大人得知马友夫出现在梅涅莱斯庄园后,立即派来信使,邀请他北上去塔拉斯孔城堡做客。

“公爵大人?哪位公爵大人?”安托瓦内特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我可怜的安托妮娅,当然是安茹公爵、巴尔公爵、普罗旺斯伯爵——勒内殿下了!”让二世摸摸女儿的头。

让二世知道安托瓦内特为了给拉芒什侯爵留下好印象,做了多少努力——当然,这也是他这个父亲鼓励的。

结果这位侯爵大人在庄园里住了一晚上,要么将注意力放在巴亚尔家的小子身上,要么忙这忙那,心思根本没多少在普罗旺斯第一美少女身上。

这还叫贵族吗?干嘛如此忙碌?整天吃吃喝喝再玩几个情妇不香吗?

勒内一世只邀请了马友夫一行三人,让二世就算一心想要向上钻营,也不可能舔着脸跟去,区区一个乡下骑士,万一到了城堡却被拒之门外,岂不是将先祖积攒下来的脸面全都丢光了?

“听说塔拉斯孔城堡在勒内殿下的父亲当政时,就开始修建了。那里凝聚了两代公爵的心血,汇聚了许多著名建筑师及艺术家的智慧,是可以与第戎公爵宫媲美的顶尖建筑……”安托瓦内特幽幽道。

让二世也不知道是在给女儿打气,还是在自我安慰,笑道:“放心吧,安托妮娅。虽然这两天你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眷顾,失去了让侯爵大人进一步了解你有点的机会。不过我相信,你的美丽一定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再过两天,我们就能受到邀请,去塔拉斯孔城堡做客。”

……

从小城阿尔勒沿着罗讷河往上游走十几公里,就是塔拉斯孔镇。

这座小镇的名字,来源于公元前就定居于此地的恶龙——塔拉斯克。后来圣女玛尔达离开耶路撒冷,乘船横渡地中海,在马赛登陆。她沿着罗讷河溯流而上,将肆虐当地的恶龙塔拉斯克制服,并在此定居,直至离世。

人们将圣女玛尔达的房屋改造为墓室,将之安葬后,又在上面盖了一座圣殿,保存圣女玛尔达留下的遗物。

在圣遗物的保护下,小镇至此以后再也没有受到过天球交汇现象的侵扰。也许正是因为圣女玛尔达的原因,安茹家族两代公爵才会花了几十年时间和无数金钱,在塔拉斯孔修建了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堡。

一路上,当博学多才的多纳泰罗,给马友夫聊起塔拉斯孔镇的名字来历及历史典故时,马友夫想的却是,那位驯龙圣女玛尔达的真实形象,与某款二次元手游里的虚构形象,有多大差距呢?

唉,二次元害人啊,搞得人都不能正常思考了。

脑补着一千多年前铁拳圣女“欧拉欧拉”殴打恶龙的场景,马友夫一行人沿着风景宜人的罗讷河沿岸前行。

没走多远,前方的道路上突然传来争吵与喊叫声。

马友夫和多纳泰罗各自施加一个鹰眼术,然后稍微向前靠近,以便观察。

两拨人马正隔着道路对峙。人少的一方全都是盔甲齐备,武器精良的战士,他们的盾牌和披风上,绘着两把交叉钥匙的标志。

另一边人数更多的一方,却是男女老少皆有,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只有一小部分装备了从刀剑弓弩到连枷钉耙在内的各种参差不良的武器,甚至还有几个人手持原始的火门枪。

双方战斗力的差距,一目了然。

第三百三十五章 教宗他有几个军团

“这里怎么会有教宗国的军队?”看到那熟悉的交叉钥匙图案,马友夫心中浮起疑问。

不过不用别人回答,他自己就立即找到了答案。

从塔拉斯孔出发,直线距离往东北大约二十公里左右,就是阿维尼翁。

这座城市因为法王腓力四世对抗罗马另立教廷的“大孝行”,被后世所熟知。后来,通过神罗皇帝西吉斯蒙德在康斯坦茨宗教大会上的努力,分裂的阿维尼翁教廷与罗马教廷,才重新统一。顺便一提,在这场宗教大会上还烧死了一个名叫扬·胡斯的人。于是西吉斯蒙德解决了一个宗教大问题后,又惹出一个更大的宗教问题。

如今阿维尼翁虽然不是教廷所在地,但仍然是教宗的直属领地,有教宗国军队出现在附近,并不值得奇怪。

只不过,这些军人不好好守着以前的教皇宫,怎么在路上与一群平民起了冲突?

不过那群平民的身份,似乎也不普通。

他们的车队中飘扬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白底红十字旗。马友夫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估计就是多纳泰罗之前所说的那些自发参加十字军的平民。

而另一面旗帜,以黑为底色,上面绘着金黄色的书籍,齿轮、烧杯。

马友夫知道那些毫无组织的平民十字军中,有许多不同的教派参与其中,但是却认不出眼前这些人属于什么组织。

“多纳泰罗先生,你认得那面黑色旗帜吗?”

“那应该是智慧派的标志。”多纳泰罗观察一番后,给出结论。

七圣教有着诸多派别,有些思想比较温和,行事比较低调的,可以得到教廷认可。比如小兄弟会。有些教派十分激进,甚至宣扬有悖七圣典籍的“歪理邪说”,动摇了教会统治基础,那就要被戴被上异端的帽子然后吃一发圣战了。

曾经的清洁派和如今的胡斯派,都是如此。

还有一些教派,虽然在正统七圣教信徒眼中是异类,遭受歧视压迫,但并没有被官方宣布为异端,在夹缝中求生存。

多纳泰罗口中的智慧派,就是这样一群信徒。

智慧派的信仰核心是,除了七圣外,以前还有一位掌管文明、知识、创造等职能的智慧之神柯洛,位于被人类尊奉的圣神之列。

七圣,其实是八圣。

只不过在罗马帝国毁灭的过程中,智慧之神柯洛也随之销声匿迹,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甚至连七圣典籍中的相关记载,都被抹去。智慧派的最大愿望就是通过不断奉上信仰,让柯洛再次回归神国,凭借无上智慧与知识,带领信徒们创造一个完美的国度。

所以,智慧派的信徒,大都是学者、法师、炼金师等知识分子。就算是劳动阶层,也是以钟表匠等技术性工种居多。

关于智慧派是否是异端的争论,在教廷一直都有。有些人认为智慧派私下发掘并翻译罗马时代典籍的做法,是在抢夺释经权,会动摇教会统治根基。而有些人则觉得,智慧派资助教育,注重技术发展,努力保存古代典籍的做法,对整个社会是有益的。

双方吵来吵去,最终没得出一个结果,这事儿就一直搁置着。而地方民众与贵族对智慧派的看法,也根据民风和统治者本人态度,各有不同。好在智慧派的教义与罗马教廷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举办圣事时,是放七圣雕像还是放八圣雕像。

所以智慧派虽然经常被视为异类,遭到打压排挤,但是并没有被视作异端然后被暴力消灭。

听了多纳泰罗的讲解,马友夫大致了解情况了。眼看前方情况越来越剑拔弩张,教宗国军队已经开始集结成进攻阵型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出手干涉,否则很可能爆发一场流血事件。

他打了个手势,身后新上任的侍卫队长巴亚尔立即得令,高声喊道:“侍卫下马,以火力阵型集结!”

侯爵侍卫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精锐战士,能够使用各种武器,无论是骑战还是步战都不在话下。除了巴亚尔这个指挥官外,还有兽人欧鲁克这个大块头做先锋,在小规模战斗中几乎可以应对所有情况。

在巴亚尔的命令下,侍卫们举着火绳枪,很快集结完毕。跟随多纳泰罗的六名神圣骑士和二十四名智库军士,也拿着近战兵器分列两端。

马友夫从腰间拔出和平缔造者,朝天空扣动扳机。

枪声惊动了远处对峙的两拨人。尤其是教宗国的人马,发现远处突然出现了这么一支坐骑武器都极为精良的小部队,顿时紧张起来。

他们立即转换阵型,将正面朝向马友夫一方,然后慢慢后退。

智慧派见状,老弱妇孺连忙将各种牛车马车驴车赶离道路,而有战斗能力的男人们则集结起来,虎视眈眈的盯着教宗国军队的侧翼。

看来这些智慧派平民中,也有看得清形势的聪明人。

当双方距离缩短到大约两百米时,教宗国军队已经退到了罗讷河边。对方并不希望和突然出现的强敌,打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所以便提出了谈一谈的建议。

马友夫表示,我只是路过来化解纠纷的,也不希望发生流血冲突,不如将智慧派也拉进来一起谈,将矛盾彻底解决。

于是,在战场中央,一场马背上的谈判开始了。

教宗国军队的首领,是个一脸络腮胡,左眼有道疤痕的中年壮汉,一看就是个久经沙场的老练战士。他带着两名副官驰马来到马友夫面前,点点头算是行了礼,说道:“我是为至尊圣座服务的科西嘉卫队队长,亚历山大·凯撒·维塔莱,请问阁下是谁?”

马友夫差点笑出声。这么乱七八糟的缝合怪名字,也就狂妄自大又没文化的佣兵头子,才取得出来。

“我是拉芒什侯爵,赛里斯的马友夫。这位是净化庭十二智者之一的多纳泰罗先生。”

看到对方侍卫的精锐程度,维塔莱早就预料到这个男子身份不一般。但是他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拉芒什侯爵,就在眼前。

他赶紧行了一个更正规的见面礼。

这时候多纳泰罗开口道:“维塔莱队长,既然你如今正在为圣座冕下服务,那为什么要攻击那些平民呢?”

维塔莱摇头道:“不,先生,那些人并不是平民。他们是拒绝缴纳税款的犯罪者。刚才我们只是准备将这些犯罪者抓回阿维尼翁,让他们赎清自己的罪孽。”

听到维塔莱的说法,智慧派的代表,一个骑着瘦马,时不时干咳几声的老头子,顿时怒斥道:“胡说!我们的车队只是从圣贝内泽桥通过,在城里停留的时间还不到半天,那个贪婪的阿维尼翁主教,就要收取我们每个人五苏的‘特别税’!这简直是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