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室暴君,开局屠了五姓七望 第398章

作者:我是冠希

  那家人的邻居不忍心,但也无力抚养,只得将小孩子送到了育婴堂。

  徐安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小孩,因为前段时间小孩没有吃到多少东西,饿的都脱像了,看不出什么。

  原本徐安的儿子有一个圆乎乎的小脸蛋,但现在脸上瘦的只剩下骨头。

  但是唯一不变的还是那脚底板的一颗大黑痣。

  当初徐安还和自己的娘子讨论:“如果日后找不到小孩子,还能凭着这颗黑痣来认人~」。”

  毕竟它的位置很特殊,在脚板的正中间,而且又大又圆,十分显眼半。

  小孩子也不认生,但也不吭声。

  这些天或许遭了太多罪,一声不吭任由徐安抱着。

  他只是眼睛滴溜溜的看着徐安。

  徐安这么多天,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下来,知道妻离子散,他也没有哭,知道父母去世,他也没有哭。

  在长安受杖刑,他也没有哭,直到最后发现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他才将所有的心酸全都哭出来。

  所幸上天没有对他太绝情,还留了一个孩子。

  徐安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将孩子好好抚养长大,报效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给了他一条性命。

  ..............................(了赵好)..........................................................................................................................................................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

第397章

  同徐安一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有的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相聚,而有的却一个都没有找到,只是确认了亲人的离去,伤心痛哭。

  但不管怎样,李承乾给了他们生的希望。

  刚开始公布以工代赈的消息时,人群中一阵慌乱。

  有些人站在前面:“是不能给我们提供饭食了吗?”

  传令官也没有生气,而是仔细的为大家解释这个政策。

  “因为现在还需要修筑堤坝,都缺人手,所以安排大家上工,你们放心,人人都有份,只要家中有健壮劳动力的都可以试一试,每一顿都会提供一个大馒头。”

  “要是有多余的可以带回给家中的孩子吃,放273心会让你们吃饱的。”

  大馒头呀,不知多少天没有吃过了,每个人想想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这些天李承乾供给他们的粮食,虽然不会饿死,但也都是白粥,只能够简单填肚子罢了。

  毕竟粮草有限,要维持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粮食就是最重要的硬通货。

  每个人听了传令官的介绍,都忍不住动心了,修建堤坝,即使朝廷不修,他们也要自发去做的。

  江南再遭不起这样的一场洪水了,现在朝廷不仅为他们修堤坝,还为他们提供粮食,何乐而不为。

  知道的人赶紧把这个消息通知家人。

  家中有健壮劳动力的,更是乐开了花,这就相当于白赚呀,一个大馒头回来至少两个人可以分着吃。

  家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多吃几口。

  有多少吃多少,已经是这些人的习惯了,他们不再存粮,生怕存下的粮会被别人抢走。

  这种对粮食的渴求,在这段时间都会生生留存于他们心中。

  去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达到了王景的要求,王景带走了一批人去修筑堤坝,

  剩下的一批人就开始拿着种子开始补种红薯等主食。

  虽然红薯吃多了会肚胀,但好歹产量大,能让每个人都填饱肚子。

  每个人都乐呵呵的,感觉看到了盼头。

  王老头在这一场灾害中并没有损失多少人,毕竟当初王老头早有(bfei)准备,存下了不少粮食。

  王老三也回来了,家中又多了一个劳动力,现在家中有四五个劳动力都可以去干活,每天都能领回来好几个大馒头,

  全家人将领到的馒头都分开,吃着自己手中的馒头,每个人心中都喜滋滋的,感觉这日子越过越好。

  都只等着再过些时日的粮食补种好了,将太子殿下安排的事情都做完,他们就搬回李家村。

  重新在自己老屋的基础上盖起房子。

  这是他们的根,不管走多远也忘不了的地方。

  王景在治水上果真有一手,他并没有直接动工,而是先带着人沿着河流岸先探查地形,并且将所见全部绘制成了一张完整的地势水形图。

  王景喜欢数学,这为他描绘地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他勘测地形规划堤线,打算先修筑堤坝。

第398章

  这条堤坝是前些年在洪水决堤之后又重新修建的堤坝。

  虽然看似坚固挺拔,但因为修筑长度太长,防水效果并不是最好。

  由于堤坝过长,修补难度也提高,需要定期检查。

  如果不能及时修补,便很容易出现决堤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这次洪水决堤。

  考虑到江南本就多雨,一到汛期雨量会出现激增的情况,并且河水流势经常-变化。

  因为江南处于平原地带,在河水泛滥时往往容易被冲毁,在汛期时饮水口一旦控制不好进入渠内的水过多,也会有决堤的风险。

  所以王景对沿途的渠道进行了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的工作。

  考虑到渠道过长,以及工程量耗费人力等的问题在隐患处修建两处以及多处的饮水口门。

  每口门间相隔十里左右,来适应河流主流上下变动的情况。

  这是王景所设计的最佳适应河水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最大的问题是需要耗费巨资,以及大量的人力,但一旦修建好,便至少可以解决数百年河水决堤问题。

  除此以外,王景还设置在堤坝旁边设置滚水,一样可以控制区内水位,从而更好的维护堤坝安全。

  当王景将它的设计图纸递交李承乾时。

  李承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如果按照你所设计,至少需要花费多少银两以及需要多少人。”

  王景看看图纸,谨慎的说:“保守估计,至少需要1亿银两和10万人马。”

  李承乾皱皱眉头,这笔钱即使是他拿出来也会伤筋动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况且此次赈灾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虽然之前作战并未消耗多少,但毕竟是作战,还是花费国库不少银两。

  这一次又碰到江南的洪灾。

  以李承乾对国库的了解,肯定掏不出这么多钱。

  要让李承乾自己掏,他还真有些舍不得。

  李承乾转转眼珠子,突然想起个好办法:“一次性修不好,可以分期修吗?”

  “一年修一部分,今年的钱可以朝廷出,到第二年,第三年的钱也可以向民间或者官府进行集资。”

  “只要一人出一文钱,凭借江南庞大的人口,便足够一年的花销。”

  王景从未这样想过,但要按这个思路来算。

  确实这样的方式对大唐的国库压力也会小很多,毕竟除了江南洪灾,这些银两还要用作屯兵,以及用在其他各个方面,

  要是国库全都用在治理江南洪灾上,估计各地都有所怨言。

  但毕竟江南人也是他手下子民,李承乾还是忍痛从私库中掏出一部分银两,用来援助此次的修建计划。

· ·····求鲜花···· ········

  他郑重地交给王景:“这次修筑工作一定要完成好,不管花多少年,一定要将它修好。”

  原本王景交给李承乾计划图时,心中也是忐忑,毕竟这么大的花费,不是每个人都有魄力可以同意的。

  王景激动的点点头:“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 ....... ...

  作为一个擅长水利的官员,王景最高兴的就是能够遇到一位能够有长远眼光看到兴建水利背后的利益。

  而李承乾不仅有眼光,还是一位善于体恤百姓的太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

  ........................................................................................................................................................................................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久.

第399章

  除去修建堤坝,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定整个江南的粮价,制定灾后各项政策。

  这些都需要同时出台,让灾后的人们尽快恢复到生活正轨中。

  当时由于灾害后粮食及其短缺,各个粮店开始囤积粮食。

  在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再对外出售,各家的粮店全都联合起来,将粮价统一抬高。

  当然也有人到粮店门口闹事,但每家背后都有贵族在支撑,既有二七七打手又有实力,根本不惧百姓闹事,反而越闹事提价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