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41章

作者:半只青蛙

张灵甫明白这个道理,他孙元良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明白。

杀妻张明白这个道理后,虽然坐了牢,心里却在为跳出这个坑而庆幸。

他孙元良看得更明白,所以进来后,就一直尽可能地站在坑的最边上,努力地准备随时跳出去,同时努力地捞钱。

“现在进山西,走最快的人一定会被红军痛打,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五十七军,六十七军,这两支东北军突然这么听话地就跳进去了,这事真是古怪呢!尤其是那个王以哲,他给我的感觉怪怪的,老是让我想起了黄浦时那些后来投共的人......”

他孙元良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对危险的嗅觉却是天生的!

所以从一开始,孙元良就小心翼翼地让自己不要掉进这坑里。他的师部门口永远停着一辆状态最好,加满油的车。过去的这段时间,他和那个叫林长河的家伙,走私军粮,倒卖军械,各种刮油刮得很开心。

“我老孙知道自己是啥德性,打仗我确实不行,但要论发财和保命,嘿嘿......”

孙元良在睡前,拿出根金条,放在嘴边咬了一口,真香.......

第二天一早,孙元良醒来,吃过早餐后,正要考虑行军,身边的勤务兵突然拿着一份电报跑过来。

“军座,石门那儿出事了,机场遇袭!”

孙元良接过电报,瞄了一眼,数秒后,他扔掉电报,二话不说,戴上军帽就往车子那儿走。

“军座,要去榆杜吗?”

“去个屁的榆杜!共军都在那等我们呢!撤,撤!带上所有的车,警卫营跟我一起走!”

-------------------- 第150章中心开花,八面围攻? --------------------

山西地形图

石门机场出事,具体发生的时间在四月十五日凌晨四点半。

该机场是一周前启用的,建好后接到的主要任务,一是空中侦察,其次是给东进的中央军提供空中掩护。第三则是驱逐山西境内的红军空军。

过去的十余天里,太原外围,李润石的红军和阎老西的晋绥军,一直在进行着频繁“工事作业”大赛,大搞“假打”。

唯一真打的地方,却是红军空军频频地出现在太原城上空,不停地轰炸着晋绥军的前沿阵地以及坚固的要塞堡垒。

因为质量问题,红军飞机出击架次不多,但投下的炸弹,落地时惊天的爆炸声和全城皆可见的冲天火焰,都在告诉世人,红军正在猛烈地攻击着太原。

不到十天的时间里,红军朝太原城这儿扔下的重磅炸弹,超过两百发。被轰炸的目标,主要是阎老西用一个冬天造好的那两座大型堡垒。

最初的三天,晋绥军没有防备,缺少防空武器的他们只能任由爱尔-5轰炸机嚣张地超低空掠过投弹,那两座堡垒先后挨了数发直击弹,被炸得接近半废,不成模样。

对于空中威胁,阎老西叫苦连天,不过他很快就命令城内的军工厂改造出大量的对空机枪。而得到城内情报人员发出的警告后,红军空军在接下来时间里就不再低空轰炸,而变成对着外围缺少防空机枪阵地的“随意”轰炸。

这时他们投掷的,不再是填充满TNT炸药的炸弹,而是换成了填满黑火药的普通炸弹——后者声响虽大,烟雾大,但威力却很小。目的却只是为了方便常凯申布置在太原的眼线向委员长报告:红军仍然在猛烈地攻击着太原。

1936年初时,常凯申的空军实力非常地弱,甚至比广东陈济棠的空军还不如——这个时期,他手上的空军,大半是918后投靠他的东北飞行员,使用的飞机也很落后,“最好”的飞机,是去年年底刚进口的美国霍克II战斗机。但该机航程不足,根本无法飞临太原上空进行空战。

四月初前几天,国民党空军几次飞临太原上空的飞机,全部都是远程侦察机,任务就是洒个传单对守军进行一下精神鼓励,撑死往地面的红军阵地再胡乱地扫射几梭子弹,然后就飞走了。

情况直到四月六日后,位于石门的前线机场建成,才稍有改观。

东北军出兵后,从南方调来的陈诚的第十八军很快就入驻石门,而后这里的野战机场,也在不久之后建立起来。

石门距离太原的空中距离只有二百公里,常凯申的空军从这里出击,就可以对太原进行直接地空中支援。

七日起,从石门起飞的炮党飞机,就对包围太原的红军进行了一波轰炸,并尝试地想在太原城上空进行空战击落红军 的战机。

不过这个时期,整个晋中地区大都在红军的控制范围内,有苏联教官指导的红军,早早地就建立了防空预警机制,国民党的空军一进入太原周边上空附近,立刻就有人向防空指挥部报告。

然后地面部队提前进入挖好的战壕——过去半个月和阎老西的挖坑比赛,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国民党空军轰炸的效果极差。

至于空战,而红军这边知道自己的飞机没法和战斗机较量,有意避战,而常凯申这边的飞机,能滞留太原的时间也很短,出击欲望也不强烈。所以连着三天,两边的飞机都没有碰面的机会。

飞机并不是汽车,不是你想上天就能上天的。每次飞行降落后都要保养,要频繁的出击更需要有优有秀的后勤。临时兴建的野战机场,本来就是零配件不足,条件很差,加上运输队的有意拖延,飞行员也不热情,地勤偷懒磨洋工,刚转场来的二十多架飞机,三天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出动了三十多架次,平均每架不到两次......

就算是这样, 八日那天,负责帮国民党运输飞机后勤任务的潘汉年车队,居然还得到了军政部航空署的好评点赞:“十天的时间完成了装备的转场,换成是从前的废物,半个月都做不完。”

听到这样的称赞时,一直在故意磨洋工的地下党运输队队长陈志逸,当时已经麻木了。

他生怕潘汉年误会,事后一个劲地解释道:“老潘,其实我们真的是很努力地在磨洋工了!”

“理解!理解!我们的下限,比他们的上限还高!”

潘汉年表示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回过头就拉着军政部航空署的负责人去喝酒,同时两人开始讨论倒卖航空汽油的生意话题。

结果到了四月九日,本来应当及时运到的石门的汽油没有按时运到。造成的后果是当日飞行队的出击架次一下子减少了一半,四月十日,又减少了一半。

那位负责人当时对手下 如是说:

“对阎老西,我们支援太多干什么?汽油不要钱吗?零件不要钱吗?每天派几架飞机飞一飞,转个圈,做个姿态就行。”

转过身去,他却快乐地摸着刚刚收到的一大包大洋,那是倒卖汽油赚到的分红。

潘汉年做事很负责任的地方,这时就体现在这里:他把炮党的那二十多名飞行员全体请到城内下馆子,喝花酒,每人都有红包好处拿。然后大家上下齐心,一起伪造了飞行和出击记录应付上级......

为了省下油钱去喝花酒,该有的航空侦察什么的,自然也被减少到了最大的限度,飞行员马马虎虎开个飞机,在天上装模作样的转一圈,回来编个想当然的情报报告,省下来的汽油倒卖后,就变成了塞满大家口袋里的银元。

空军的报告里,他们多次轰炸了红军部队,至于架次数量,在原有的出击数字上,最前面加个“1”就行,回头还可以拿这个作为“零件损耗”的理由,再报销一次。

有人盗油,有人编情报,有人还谎报战功,上下一起糊弄的后果,就是位于张家口的常凯申,接到的空军报告全是:太原周围有大批共军活动,数目极大。

而这个时期,包围太原的红军,为了掩护真正的军事行动,也确实派出一支近万人的部队,在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频频活动,只做这些件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还有征兵。所到之处,山西的士绅皆叫苦连天,所以空军编出来的情报,却也没有人怀疑。

对于内战,常凯申的空军表现向来拉垮,能开飞机的,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高精尖人材,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后还要打内战,飞行员心中都很抵触。而炮党整体腐朽的氛围,也不例外地影响到飞行员身上,在有好处拿时,自然也是能应付就应付。

石门前线机场建起来后,连着几天,飞机出击的次数却是一天比一天少。直到十四日这天,随着后续的燃油零件大量运至,他们才想到要收心了。

因为第二天早就要大规模出击,当天机场的地勤把飞机都好好保养了一番,油箱里提前灌满了油,飞机则全部停在露天的停机坪上。

当时机场上停着整整二十四架飞机,其中十架是去年进口的霍克II型战斗机,余下的则是从意大利或别的国家买的旧飞机。

因为这里是安全的“大后方”,又是临时修建的前线野战机场,整个机场周围防卫极为松懈,就是简单地拉了一圈铁丝网阻隔,再派了两个连的卫兵驻扎守卫。

三月份的河北,依旧天寒地冻。飞行员有温暖的宿舍睡觉,而机场大部分的卫兵,却全是“睡岗”。只有几个穿棉衣值勤的大兵在简陋的临时机场野外站岗,连个避风的岗亭都没有。至于本来应当有的高台岗亭什么的,至今仍未建起。顶多也就是在机场跑道边上,象征性地叠了几个沙包防御工事。

整个机场的守卫,就象潘汉年报告的那般,保卫力量近乎于无,随便来一波人就可以很轻松把机场上的飞机全炸了。

时间到了三月十五日凌晨四点半,黄克和艾琳娜带着一队人马,悄悄地潜伏到机场附近。

这一回他们照旧来了二十一个人。十九个人全是中央派给二人的护卫,其中数人前些日子为了执行今晚任务方便,以随车劳工的身份,进入过这片野战机场当过搬运工,对这里熟悉得不得了。

夜晚的机场,只有靠近地面指挥中心的地方点了几盏灯,大部分位置都是黑漆漆的。

围在外面的那一圈临时的铁丝网栅栏,只能防防野猪。潜到附近的众人,拿起剪线钳,轻易地就剪开,然后潜入。

一切非常地顺利。

机场附近只有四个守卫,几乎全在半睡半醒地打盹站岗,没费多少力气,黄克和艾琳娜出手就将他们干掉了。而跟着二人进来的红军战士负责“接班站岗”,他们事先换上了中央军的军服,把尸体拖到角落藏好,然后替他们继续执勤。

停机坪上,左右右一组,排着整整两列共二十四架飞机,黄克也不客气,直接着把最好的八架霍克II战斗机收入囊中。这款飞机重量不大,体积却极大,很占空间。放入八架后,余下的空间就只够再塞两架飞机了。

黄克动手的时候,余下其他的红军,则按黄克的吩咐,用刺刀对其余飞机的轮胎进行破坏——和常凯申的战争快要结束了,中央方面并不想全炸掉这些飞机,依他们的指示,黄克只是对飞机进行了“轻微”的破坏,让他们短时间内无法升空作战。

最后余下的两架霍克II二人没有破坏,稍稍检查了一下该机的油箱状态,确认了其可以起飞后。两人没有将飞机带走,而是直奔附近的堆放物资的帐篷。那里原本也有卫兵在值勤站岗,不过早就被干掉。,把堆在那里的零配件全扫空后,黄克在这里放上了一个小型的定时汽油引爆装置。这个爆炸装置当量极小,只够把帐篷点燃。

众人开始撤退,等大家走得差不多后,黄克和艾琳娜来到最后两架霍克战斗机身边,爬上飞机,开打机舱盖,进入机舱,然后同时发动飞机引擎。

很快,空空的螺旋浆转动的声音,打破了机场的宁静。

十几秒后,发动起来的两架霍克II飞机,缓慢地驶上跑道。艾琳娜带头,黄克在后,飞机开始加速,滑跑。

巨大的螺旋浆响声,惊动了附近兵营里沉睡中的警卫。刚被惊醒的他们还没有弄清楚什么回事时,两架霍克II战斗机已一前一后脱离跑道开始起飞。为了能开好这架“新”飞机,前几天二人特地回杭州觅桥航校那儿学了几天。

艾琳娜驾机在前,黄克驾机在后。

为防撞机两人特地在背上,背着一台应急灯,在黑暗的夜空中闪闪发光,权当是互相辩识的指示灯。

黄克和艾琳娜都是胆大包天的人, 没有多少夜间飞行经验的二人,完全是仗着“眼神”好,靠着仪表数据一路西飞。

好在盗走飞机起飞时,时间已接近凌晨五点,飞了没多久天空就蒙蒙亮了。

二人一边飞行,一边凭着感觉,计算着飞行时间和速度,判断飞机大致所处位置,同时努力地看向地面。

两机以二百五十公里的时速,飞了四十多分钟后,二人终于在地面上看到了一大片明亮的火光,同时前方又不断地有彩色信号弹打向空中。

那是事先安排好的地面接应的红军部队,听到螺旋浆的声音后,在为二人导航。

无数的火堆在一条临时修好的跑道两旁熊熊燃烧着,形成两条火烧的“杠线”,从天上望去,有大量的人群正在地上招手。

此时是已是凌晨六点二十分,天色将明。

靠着地面火堆的导引,二人成功地将飞机降落在地面。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石门机场那儿已经乱了套,十架战斗机“失踪”,多名警卫被杀,整片石门地区都被惊动了。而这个时候,和黄克等人一起行动的突击队员,早就在外面的潘汉年车队的接应掩护下,远离了石门。

石门机场零元购行动就此圆满结束。

两人驾机,最后降落的地点,是山西平遥古城附近。红军在这里新修了一处野战机场。降落后没多久,早上八点四十分,停在机场的八架换了新发动机的爱尔5轰炸机,机腹下挂满炸弹,从这里起飞,其目的地正是一百公里外的武乡。

而黄克和艾琳娜,在短暂地休息后,也各驾着一架霍克II,机腹挂上炸弹,跟着轰炸机一起起飞。

九点三十五分,八架爱尔-5轰炸机和两驾霍克II战斗机飞临武乡县上空。

此时卫立煌第十四军的先头部队,第四师冷欣部,正在武乡驻扎。按计划,他将在今天前往三十五公里外的榆社,与那里的新编第一军会师。

飞机飞临武乡上空时,第四师师长冷欣刚刚吃完早饭,召集部队刚刚离开武乡不足两里地,结果天上就传来飞机的嗡鸣声。

“是我们的飞机吗?不对,是西边飞过来的......”

冷欣用了几秒,就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空袭,空袭,那是赤匪的飞机!”

大惊之下,冷欣慌乱地找着掩体,而因为他的这一作为,身边的警卫部队也一阵大乱,并很快将这混乱扩散开去。

不过,地上的混乱扩散再快,也没有天上逼近的飞机快。

第四师,当时铺散在整个武乡地区,全军正处于“列队”行军状态,大部分人对突如其来的空袭,毫无防备。

十架飞机肆无忌惮时朝地上密集的,毫无防备的人流投下数十枚炸弹,有的是TNT炸弹,有的是爆破燃烧弹,瞬间就造成惨烈的伤亡,完事之后,机载机枪还疯狂地向地面混乱的部队大肆扫射。

十五分钟后,空袭结束,冷欣部还没有从混乱中惊醒回复过来,整个武乡地区,四面八方响起了冲锋号声和炮击声。

早就潜伏到附近的红军主力部队,就趁着空袭后第四师全军混乱,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十四军的另一支主力部队,卫立煌所在的36师,太岳山脉行军时,也遭遇了大批红军的突袭。

卫立煌部入晋南时,带来了一军两师外加两支新编补充旅,总计三万人的主力部队。

因为前期按常凯申的指示,到处的“跑马圈地”,两支补充旅大部分被分散到晋南各地,和其一起进入太岳山脉的主力部队,只有二万六千多人。

和包座之战时,胡宗南部覆灭的情况相同,山间行军不比平原行军,卫立煌部在太岳山区,整支部队被山间地形拉得老长,作为前军的冷欣部和后军的卫立煌部,前后的间距相差了十里。

一字长蛇阵,差不多就是卫立煌部遇袭时的状态。

不过不比胡宗南第一师的狂妄自大,一接战就是直接陷入死地。

卫立煌部进入太岳山脉后,行军谨慎,尤其是其所在的36师,遇袭后自动地互相靠拢,抱团,抢占的附近山间制高点。虽然在初期遇袭时损失了少部分人马,但大部分主力尚存的该师成功地将部队集结在以松村镇为中心周边山区猬集防守。在这过程中,还成功地收拢了一小部分冷欣的后卫部队。而后经过一天的激战,更在该地建立起相对稳固的防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