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23章

作者:半只青蛙

尽管田代皖一郎在电报里狼狈地叫嚷着露西亚空军正在疯狂地轰炸他的部队,以及“连对面的29军手中的坦克都比我们多”之类的“哭穷卖惨”,植田谦吉还是铁石心肠地把大量的飞机和坦克调往北线。而分配给后者的,仅仅是不到百架飞机和三十多辆豆坦克。

田代皖一郎接到的总部电文内容如下:

“田代君,这已经是大本营能给予你们的最大援助了!只要你们守住塘沽,国内的援军很快就可以通过海路到达!”

当时田代皖一郎是两眼发黑。他身为“北支驻囤军”司令官,名义上可以指挥第一师团,第五师团,第六师团,整整三个师团,总兵力超过七万人的“皇军精锐”,但是他很清楚,上级在这个时间点任命他担任司令官,本身就是没安好心,要来背锅的。

原历史上,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不到一周,日军军部就以“擅自挑起战端”为由,将田代皖一郎免职,转而由香月清司担任华北日军指挥官,继续作战。

为何会在大战前“临时换将”,说穿了很简单:七七事变又是一次军部默契的“独走”,独走完总要给天皇一个交待,田代皖一郎别看好象官至中将,还挂着“司令官”的头衔,但实际上他本是在情报部工作,军部关系网不够,人脉底蕴不足,当时“闪电般”把他升到这个位置,就是准备在这个时间点把他换下来的。

这个时空也不例外。

华北地区糟糕的战略局面,军部里稍有点战略头脑的人都明白,真的在这儿开战,第一波作战时,平津地区的驻囤军肯定要先吃到第一波的大亏,所以这个司令官的位置没人想和他抢。

十八日晚,田代皖一郎愤怒地把关东军总部的回电揉成一团时,他手中接到的南线电报全是坏消息。

其司令部所在的唐山地区还好,仅遭遇了两波空袭,但在昨夜一个大队的军营遭遇对手精准的重点轰炸,伤亡人数过千,更有大量物资被毁,不过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真正损失巨大的是平津地区,在南苑和日租界两地,一天之内损失的皇军主力就达三千多人——这还不包括各种武装侨民之类的炮灰。

在塘沽港口方向,战前田代皖一郎把第一师团整整一个加强旅团的部队放在那儿,外加各地收集到的日侨武装,总兵力超过万人。现在那儿正遭受对手数万部队和近百辆坦克的围攻,以及大量的飞机轰炸,情况危急异常。

另一处非常糟糕的战线却是发生北平北面,张家口以东的燕山一带。那里也是共产党军重点进攻的方向。这片战区是驻囤中战斗力最弱的伪蒙部队加少量皇军为主,前线总兵力约四万人。看起来数量好象很多,但是这批蒙古伪军作战意志很差,遭遇傅作义部和林虎三部的联手攻击后,还没有一天就全线溃逃,反而把配合作他作战的两个大队的皇军给坑惨了。

就象田代皖一郎向大本营哭诉的那般,“现在就连29军和晋绥军手中的坦克都比他多”。顶在战斗最前线的驻囤军,无论是兵力,飞机坦克还是大炮的数量,都差了对手一大截。

十八日晚,田代皖一郎熬了一个通宵,努力地指挥手中的部队到处救火填窟窿,尤其是催调山海关外的援军赶快入关支援。

所谓的第五、六师团的援军,在这要命的时刻也出了问题。这两个师团所在的位置都在山海关外,最近的第五师团到北平的铁路距离约为280公里,从山海关到唐山的铁路,这一路过来要经过不少的山区,并不是完全的一马平川,更重要的是,在战前冀东地区只是名义上的“中立缓冲区”,日本人虽然控制了这里,但实际上控制力度很差。

由于其是对峙的前线,1936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的红军山间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就开始不断地向冀东渗透。

十八日晚,红着眼睛一夜没睡的田代皖一郎,不断地停催问着最近的第五师团援军开到哪了,得到的消息,却是整个翼东地区不断发来的铁路遭遇大量的共产党渗透部队爆破破坏的消息。

“那还不快马上修路!”

“已经正在抢修了,但是被破坏的地点太多,更换的钢轨不够用了。”

田代皖一郎一问,方才得知,昨晚半夜到现在,从山海关到唐山这段铁路,一夜之间就遭遇一百多次爆破。共产党的渗透部队早有准备,破坏铁路时大量地使用炸药,而且安装的位置极龌龊:全是铁轨的连接处,一个地点用上一公斤炸药,一次就可以同时炸坏两段铁轨,而且事后只能是直接换铁轨修复。——同样的手段,百灵庙战役前日本人也在张家口到归绥的铁路线上干过,但现在却轮到他们被对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铁路被破坏,想要高速调兵就变得不可能。重装备运输更是大受影响。至于公路运输,东三省地区的汽车,都大量地被关东军总部调去支援北线了——抗联也正在使用类似的手段疯狂地破坏东北三省的铁路网,逼得关东军那边也同样急需汽车运送军用物资。李润石红军抢在日本人准备好前就出手,完全就打乱了日军侵略节奏。

“铁路不通,不能走海运吗?可以从秦皇岛调兵,不靠海军那群马鹿,我们陆军不是也有船吗?”

“我们在塘沽没有制空权,走海路很危险!而且整个东北地区的中国人,尤其是港口工人也罢工了......”

到了十九日中午,关外的日军通过紧急从后方拆铁轨替换前面损坏铁轨的手段,勉强修好了大部分铁路,已经超过三十八小时没有合眼田代皖一郎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合眼坐在椅子上小睡一会儿,谁知刚打了不到半小时的盹,就又被部下叫醒。

“司令官阁下,大批共产党的飞机正在向唐山飞来!请马上进防空洞。”

“数量有多少?”

“超过百架,刚从平津地区飞过来!”

话音刚落,淒厉 的防空警报声已经在唐山市上空再次响起。

田代皖一郎匆忙地赶到冬季时修建的防空洞里,刚喘口气,他突然想到一件事,大惊问道:“第五师团的火车现在开到哪了?”

说话时他一看左腕上的手表,下午三点十五分,只是一瞬间,田代皖一郎脸上就血色褪尽。

“糟了!马上通知他们,停下火车,做好防空袭准备!”

这个时候,唐山市上空已传来了螺旋浆的嗡嗡声。

而在距离唐山约二十公里的铁路线上,三列火车以间隔数公里的距离,正吐着黑烟驶向唐山站。他们在十八日早上六点就紧急出发了,结果由于铁路被破坏严重,足足拖了二十四小时后才赶到唐山附近。

三列严重超载的火车上,足足拉了八千多名鬼子官兵,由于事起突然,所有 人都只带了轻装备,大量的重武器还落在山海关外。

唐山站近在眼前,火车却突然开始减速,却是车上人员接到了前方紧急发来的突袭警报的同时,南边的天空已传来了嗡呜声,开车的日本司机恐惧地看到了天边那一片的黑影。

战前日军上层已经很重视红军了,但是长年的轻视养成的中下级的“麻痹大意”,却不是上级的重视能改变的, 战前冀东地区日军的防空预警工作就做得极差。加上各处的有线通讯线被大量破坏,无线电台数量不足,防空预警哨位更是不足,几乎都是飞机快要临头才拉响警报。

紧急拉动刹车闸减速的火车轮在铁轨上剧烈地摩擦着,车轮与铁轨间火花四溅的同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十几秒后火车终于停下来,车门大开,塞满车厢的士兵疯狂地从车门、车窗处往外跳。

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也正在这列火车上,他急急忙忙地跳下火时,南边的飞机已经飞临火车上空。

到少有六十架飞机,飞临第五师团上空。

以相隔数里的三列火车为中心,六十多架飞机开始了俯冲、尖啸、投弹,扫射的一条龙服务。少量的爆破弹将火车炸得七零八落,然后大量地凝固汽油弹更是将火车和周边大片区烤成焦热地狱。

板垣征四郎狼狈不堪地躲在铁路边几十米外的一个斜坡下,身边不断地有凝固汽油弹落下,每次爆炸都制造出不少身上冒火,疯狂地惨叫乱跑的火人。挨炸的日 军也有不少人拿着手中的三八大盖或歪把子机枪疯狂地朝天射击,但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轰炸在三分钟后结束。空袭的飞机拍拍屁股扬而去。走时只有一架飞机意外地被地被地面的反击击伤,拖出了长长的黑烟。但飞机仍然坚持着摇摇晃晃地向南飞行着。

“八嘎!田代皖一郎是干什么吃的!”

空袭结束后,板垣征四郎骂骂咧咧地爬起来,耳边充斥着受伤士兵的各种惨叫。此时的火车两侧到处是火海,空气中弥漫着燃烧弹的异味和人肉的焦臭味,被溅了汽油烧得惨厉 叫不止的士兵,一切宛如修罗地狱。

昨夜,听说中国战事起,共产党军攻击平津,板垣征四郎所属第五师团官兵,上下皆兴奋异常地大叫“板载”,原因是大多数鬼子官兵都以为,这是“轻松地刷军功”和“抢劫抢花姑娘”释放兽性的大好机会了。

但是,他错了。

天上一些纸片正纷纷落下,那是某飞机上投下的传单。板垣征四郎命人捡一起一份一看,上面用日语写着一句:华北不是东北,红军更不是东北军,这里将成为侵略者的地狱。

板垣征四郎脸色铁青将传揉成一团,重重地甩在地上。

周围劣质汽油弹燃烧黑烟笼罩着天空,周围的一切看上阴沉沉的。

很快,躲在唐山防空洞里的田代皖一郎,就得到了援军遭遇大批飞机轰炸,损失极为惨重的情报。

“战斗机呢?我要求的空中掩护呢!”

“有空中掩护,陆航那边派出的飞机已经很努力地在护航了!但是南边那边派出的飞机把天空都快遮满了!”

“八嘎!”

听到这个坏消息 的田代皖一郎,霍的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概是动作做得太猛烈的缘故,站起来的一瞬间,就感觉两眼发黑,视网膜上金星乱跳,胸膛里一口气怎么也喘不上来,他想说话,可是声音全卡在气管里.......

“司令官阁下!”

几秒后,在部分下的惊呼声中,田代皖一郎两眼发呆,直挺挺地向后倒了下去。

四月十九日下午三时,在红军突击平津驻囤军全面开战后的第三十六小时,日本“北支驻囤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因为长时间熬夜身体透支严重,卒于唐山司令部,死因是突发性心脏病。(注:历史上此人在七七事变爆发后第四天就被撤职,然后心有不甘的当场病倒,五天丧命,死因是心脏病。)

而这个时候,董振堂的第五军和二十九军联军,超过五万人的部队,正在全力围攻塘沽的日军。

而在战争爆发后的七十二小时后,无论是关东军大本营还是东京的军部,依旧还没有中苏联军的“开局三板斧”中回过神来。

“斯大林要干什么,他要对皇军全面开战吗?”

“露西亚的部队现在前进到哪了?”

“满洲里的第十师团现在情况如何?”

雍仁惊慌地大叫着,御前会议时,他开口的几句话,注意力全在苏联身上。

雍仁座下,战前“庙算”时,个个胸有成竹鬼子高官,现在集体变成了哑巴党,底头,望脚,眼观鼻,鼻观心,集起练起了惮功。

“天津租界的事情是怎么回事?现在全世界都在炒作这事!”

“塘沽那边能守住吗?”

“海军的军舰在哪?”

上台后临时恶补了不少军事知识的雍仁咆哮着,

米内光政见问题已问到海军头上,知道难以逃避的他只能硬着头破道:“海军的舰队都在为南击准备,在渤海湾只有少量轻型炮舰。而共产党军在华北拥有大量的飞机,在无法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

“无法取得制空权?你们不是说皇国有拥有三千架飞机,而共产党军加上露西亚军最多只有四百架!”

米内光政瞄了一眼寺内寿一,答道:“这得问陆军了,我们海军在华北没有陆上机场。”

寺内寿一心中大骂海军马鹿,然后硬着头皮答道:“如今露西亚军大举南下,陆军飞机大都被吸引在北满(黑龙江省),华北方向能投入的空中兵力很少。”

然后他又道:“斯大林这次是举全国之力支持中共,光是在远东的飞机投入就超过两千架!光靠陆军飞机......”

苏联到底在远东投入了多少架飞机,寺内寿一其实也不清楚,但是在甩祸的时候,当然是往多了说。

“举全国之力支持中共?斯大林不管欧洲了吗?英国人呢,法国人呢?还有德国人,他们不是和我们签了《反对共产主义协定》了吗?他们怎么不在这个时候给苏联压力?”

雍仁这时已经有些歇斯底里了。前线传来的都不是好消息,东北那边,朱可夫指挥的装甲部队已经突入东北六十公里,苏联红军正和关东军激烈交火。虽然下面的人报喜不报忧地告知雍仁“苏联红军损失惨重”,“我军三天击毁苏联坦克数百辆”,以及击落飞机上百架之类的惊人战报,全是皇军前线大胜的报告。

但是雍仁不傻。他看到关东军拼命地把援军北调,同时南边新任的驻囤军司令香月清司还没有上任就先疯狂地要援军,还是让雍仁看出了点名堂。更重要的是,雍仁是亲英法派,尤其认识不少法国的朋友。

他虽然没有死鬼老哥昭和的军事能力,却也有点小聪明,懂得通过“外国朋友”的关系,绕开这帮王八蛋给他设的信息茧房。这两天他就命令的妻子和驻东京的法国朋友“多来往”,从他们嘴里得到了很多“国外的消息”。

如果不是这些外国人,雍仁还不知道南苑三千多日军一天之内就集体玉碎,天津的日租界在同一天内丢了,更不会这么快知道,发生在日租界和南苑里的,丢尽日本人脸面的“日本军队屠杀本国军属”的丑事了。

“现在战争打成这样了,国内还有十几个预备师团,你们告诉我,是全部投到华北,还是继续原来的南击计划!还有,再这样打下去,华北这儿会不会变成可怕的泥潭!”

不懂军事的人,有时比懂的人更会抓住问题关键。

“英法美三国对我们在江北的支持会有多大?接下来的战争,我们要打到什么程度才能结束?”

雍仁直白地质问着这些人。当日的秩父宫中对,黄克的那些话对他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比兄长更加“做大事而惜身”的他,其实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

近卫文麿硬着头皮道:“陛下,帝国为了这场战争,已经把一切都投进去了,现在退缩,后果不堪设想,国民也不会同意的。”

“那么,你们告诉我,你们准备用多少时间结束战争!露西亚和中共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屈服!”

雍仁红着眼睛问道。他刚得到通报,田代皖一郎死了,下面上报是死于心脏病,猝死。但是被这帮孙子骗过很多次的雍仁根要不信,他甚至认为田代皖一郎是被对手击毙的,自我脑补后甚至认为他死的地点也不是在唐山司令部而是别的地方——反对这帮孙子总是对他编假消息。

田代皖一郎的死,其实是压垮雍仁“战争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面继续闭嘴不答,最后寺内寿一在被一再逼问地情况下,方才语气闪烁地答道:“只要皇国大军在东北和华北,能取得一次大胜,就可以把他们逼得割地退让......”

雍仁冷冷地道:“我听说斯大林在远东的军队超过六十万,而李润石在北方也有一百万大军——现在你们答我,皇国要消灭他们多少部队,他们才会屈服?”

“......”

先去睡,明天早上再校对

————————————

-------------------- 第221章罪军.兽军 --------------------

中苏日三方大战,已进行了七天。

七天之后,东北那儿,二十多万苏联红军攻入北满,突进百余公里后就主动后撤,然后蹉跎不前,开始巩固地盘。失了先手的六个关东军师团赶到,双方就在北满地区对峙起来。

这个时候,苏联红军已经成功地将包围的半个第十师团的日军吃掉,围绕着救援与打援,在这七天的战斗中,朱可夫指挥的远东第一装甲军外加十二个步兵师(8000人编制),与日军随后赶到的多个师团连场大战。

苏联红军方面的优势在于,有坦克、飞机、火炮数量的全面优势,更有黄克提前传授的先进的装甲兵作战思路(不过学艺未精)。缺点是布柳赫尔放羊多时,虽然经历了半年多的整肃训练,情况有所好转。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酒鬼布柳赫尔元帅长时间放羊留下来的那堆烂摊子,拉垮的旧军官阶层,还是让整个苏联红军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毕竟再好的武器,再好的战术优势,也需要有合格的军人去执行。

而日军的优势在于,这六个师团都是精心训练的鬼子精英,同时作战英勇,靠着单兵素质的优势,硬是在局部的小战斗中,一点一点的扳平其他方面的劣势。

开头几日一时爽,朱可夫的部队在前三天的凶猛攻势,连续击溃多个日军师团,一口突进了百公里后,很快就发现部队的后勤补给开始出现问题,燃油、弹药的输送都无法及时跟上突进过快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