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06章

作者:半只青蛙

徐庭瑶也是国民党高层军官中,少数没有血债的将领,至于廖耀湘,他得益于早于年被外派出国留学,没有参加对苏区的围剿,手上干净,(此人是在法国军校留学)。1937年时回国,比起抗战期间全在吃牢饭的杜聿明,廖耀湘这个位面的命运比南京保卫战时的丘清泉还要好些:他回国时常凯申已倒台,他在国外学了一身本事,正是心高气傲之时,本人又看陈济棠不顺眼,也不愿意躲在后方“静坐抗日”,恰好南京、山东战役爆发,中共当时严重缺乏装甲兵高级人材,这儿稍一招揽,就悄悄地跑路走人投了过去。加入了装甲部队,主要在山东战场作战,在抗战中也立了一些功劳。

天上,阳光明媚。 杜聿明身上还穿着未换下来的囚服,站在观众席的现场里,看着风光无限的老同学和导师,心里也是百味交集。

伍豪走过来,拍了拍杜聿明的肩膀道:“光亭,常凯申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是新中国了,一切要向前看啊!”

然后他笑着问道:“特赦令本来是叫别的同志送过去的,不过小黄那个小鬼非要自己去做。他送你过来时,这一路上没有说什么别的话吧?”

“没有。他路上只是说,常敬塘,嗯,是常凯申不值得我们为他效命......”

在功德林里,听多了宣传的杜聿明,不小心习惯性地也把常凯申称之为常敬塘了。

伍豪闻言笑了笑: “小黄那个小鬼,就爱给别人乱取外号。”

伍豪在现场搜索人群,很快就发现,黄克拿着伪装成这个时代照机模样的,实则是后世先进的数码相机,正混在人群中到处拍摄着什么。伍豪知道黄克有史料收集爱好,观礼现场的这些镜头,几十年后都会成为珍贵的历史遗痕。

“虽然很聪明也很有能力,但在心性上还象个调皮的娃娃。”

黄克现在二十一岁,看着活力的无限的他,伍豪不仅也想起了21时岁时的自己。

“小黄那个小鬼,到现在还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真不容易呢......只是不知道,他这样的状态还能保持多久......”

马上要就要举行开国大典了,革命胜利了,建国了......现在的这里,所有人都兴奋不止。

但熟读史书的伍豪知道,新的风暴,已经在蕴酿中了。组织上已经决定,开国大典完成后,整个党组织内部,立刻就要开始全面的整风运动,时间就是七天后......

——————————————

第320章升旗

开国大典,预定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

中午的时候,中华门这儿已经很热闹。比起同期的北平,武昌这儿的“雄伟建筑”差了很多,唯一象样的古城墙,也在民国后被拆得只余下中和门这一段(前面提过中和门现改名为中华门)。

在决定将这里作为首都,十月和平解放后,整个武昌就成为一个大工地,开始按首都的标准进行改建。

中华门的城楼被好好地修葺了一番,前面的马路也被重修和加宽,并被改名为解放路。

相对于北平,武汉定都的主要缺点是,这里缺少足够高大的古式建筑群。但好处在于,一张白纸好作画,可以放手大建,不象北平,随便动动土就会伤到各种文物古迹,能运作的空间其实很小。

历史上定都北平后,为了保护各种古建筑,还有随着城市发展,被迫要拆除各种古城墙时,引来无数的纷争,这一回不定都北平了。北平人,也可以在未来,抱着古城墙,故宫,开开心心发展绿色旅游产业。而北平周边的河北省,也不必为因为其是首都,发展各种受限,最后形成环首都贫困带,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也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大了。

定都武汉后,黄克对这个时空历史最大的插手,就是建议中共上层把整个清华大学,在未来整座搬到武汉来,美其名曰:增加首都教育资源,而这个建议被通过了。

按黄克的想法,未来北平这地,保留一两所大学就可以了,其他的大学,得分配给河北省,比如搬到常山。对,就是常山,现在石家庄已经易名为常山市。关于当地划归常山,并易名为常山的事,未来石家庄人一定会很开心,终于不再是“石家庄赵子龙”了。

开国大典前夜,小黄克与大黄克在梦中相会时,很开心地告诉另一个时空的自己道。

“这是我的釜底抽薪之计。我告诉主席他们,北平代表中国的历史,太多的现代化建设,反而毁了这座世界闻名的古迹。当然,三北防护林什么的还是要建的,以后这里就老老实实地当个绿色旅游城市好了。这里的教育资源被大量的抽走后,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想借着首都近水楼台的优势混进体制里,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对于小黄克在七十多年前的奋斗,大黄克也是百味交集。生在21世纪的他,现在是什么都有,什么女人都有办法睡到,但是心里的那种空虚感,始终无法填满。

他和小黄克梦中交流的时候,人也已经到了武汉,就住在武昌中和门附近。现在大小黄克如果不处在同一个地点,两人睡梦中相遇的时间间隙,已经延长到了十二天相遇一次(指小黄克这边)。当然在,如果两人处在同一个地点,身上的虫洞就会超时空共鸣,不受时间间隔限制。

下午一点后,此时当小黄克混在观众席里,假装在休息等候阅兵的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大黄克已经到了2011时空的同一个地点,坐在和他同样的位置——一座咖啡厅,借着虫洞联系彼此的大脑,共享着双方的感受。

开国大典,在下午一点半举行的。由于时间尚早,所以午饭后黄克就一直混在观众席里,陪那里的一群的老朋友老熟人闲嗑牙。聊天扯蛋的时候,另一个时空的另一个他自己,也时不时地凑过来,利用同点时空共鸣凑个热闹,顺便帮忙百度查询什么的。

中共的开国大典,前来祝贺,参予的“外国友人”极多。美苏两家都高调的派出少量的仪仗队参予恭贺,就连被中共赶走的英国人法国人,都还有代表留在武汉,寻觅着机会。至于另一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国德国,希特勒也让赫尔曼留在中国,并向中共在武昌申请了一个“外交代办处”,也没有粗暴地直接断了联系。

除去这些“官方级别”的人物外,观众席上黄克见到最多的,就是世界各国的共产国际代表,以及在抗战期间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比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棣华医生,都出现在现场。而西班牙内战共和派失败后,不少不甘的共产国际战士现在都来到中国,一部分是来取经,另一部分却按斯大林的指示,过来帮助新中国建设的。

“全世界的共产党支援中共反法西斯抗战”,斯大林1936年就喊出的口号。起初大部分共产国际的战士都去了西班牙,但后来不少人都在苏联的安排下来到中国,承担了不少技术后勤任务。而中国革命获得的巨大成功,也鼓励了这些人。当黄克在观众席上遇上这些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时,大家闲聊的时候,不少人都兴奋地在讨论:下一个会发生红色革命高潮的国家会是哪个?

事实上斯大林和主席已经讨论好了,未来二战一结束,全世界第三世界殖民地独立大潮一起,中苏两家就要不顾一切地向全世界“输出红色革命”,不要等丘胖子喊出冷战了,我们自己第一时间就是出人出装备满世界点火。

开国大典开始前的三个小时,小黄克和艾琳娜一起,陪着全世界各国的同行热情地交流着。他交流的对像,甚至包括了保加利亚的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以及南斯拉夫的领袖铁托——这两位正是前面说过的,看到中国革命成功后,想过来取经的。

根据斯大林、主席和铁托私下达成的协议,中共这边会通过苏联的渠道,向铁托这儿秘密转移一批德械口径的枪械——为了改变国内武器万国牌的状态,中共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地淘汰德械口径,现在正好拿来支援欧洲革命。

黄克虽然年青,但是铁托也知道,他是斯大林身边的大红人,也是共产国际对外的名招牌之一。当黄克有意和他亲近闲聊的时候,他也很热情地与他交流起来。

两人一开聊,就是民族问题,铁托很羡慕中国,他说中国主体民族占了绝大多数的优势人口,而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情况,简直就是另一个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再加强版。

“我听说南斯拉夫那儿,有不少人是信绿教的?”

“是的。”

“这个教很危险,他是组织能力相当强劲的宗教,结构形势和我们马列政党很相似。未来几十年里.....”

说到这里,黄克做了个抹消的动作。

“斯大林同志做过的事,中国也会作。”

铁托不语,但黄克也不打算去说服他,因为他知道铁托这种人物,不可能被人用嘴炮说服的。

两人各怀心思,聊了几句后都感到彼此回路不对,很快就分开了,而艾琳娜在事后走过来道:“六十年后,铁托会死去,那时如果苏联不解体还在,南斯拉夫的命运会怎么样?”

“这个国家,注定是会四分五裂的。我的看法是,他没救了。不过如果真的没救,要四分五裂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按照我们想要的意愿方向,四分五裂......”

艾琳娜瞄了黄克一眼,叹道:“你其实是个民族主义者。”

“你呢,亚特兰蒂斯人艾琳娜,你又是什么人......”

“不知道,是什么人,这是一种自我认同。我在苏联待久了,周围的人都很尊敬我,崇拜我,认同我,我能影响他们,可是他们也在影响我,让我产生更多的自我认同.......”

“你正在觉得自己是苏联人吗?”

“嗯!但是我希望能见到更美好的世界诞生,而不是又一次的战争,又一次的因为种族 原因而互相屠杀。”

“有些事,是定数,难以避免的。万物皆有极限,强如神明,面对末日 黄昏,亦要战战兢兢。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不要太奢求了。”

“我做过很多恶,我不是圣母,我是历史的参予者,但同时,我也是历史的观察者.......”

喜庆的大日子,想太多的艰难的未来并不是太合适。话聊到这儿停住了,他和她手挽着手,混在周围欢乐的人群中。

历史上,著名的开国大典的油画,是主席身后站着三到四排民主人士和党内高层,然后他在那儿讲话宣布新中国成立。

但实际上当时拍摄的现场影像显示,天安门城楼上,他身后站着的人大概有两三百人,而且场面稍有些混乱。除了宣布阅兵开始和讲话外,后来的现场也是人来人往。

一点的时候伍豪派人来观众席上,把二人一起叫上了中华门城楼上,要他们一起参加开国大典。艾琳娜倒好说,她身为“外国友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极为巨大,完全有资格站在这里。至于黄克,在今天之前,他以为自己“资历不够”,却识趣地没想往上挤,原计划一直混在观众席上人群中打个酱油。

黄克想要低调,但还是被伍豪叫了上去。上了城楼后,黄克有意地往边角躲,当个“拎包”的喽啰就心满意足了。正中间的“咖位”这种位置,他实在不想去抢着露脸——这也是黄克的母亲林梅特地的交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青人,太早站得太高,没有好结果的。

开国大典,在下午一点半准时开始。

先是五十二门山炮鸣响十八声(比历史上少了十声),奏国歌,升国旗,然后主席讲话,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朱总司和阅兵负责人曾中生一起乘着一辆吉普车开始检阅军队。——比起历史上1949年的那次,聂大元帅阅兵负责人换成了曾中生,其实也代表了党内山头势力的“平衡”——红四的山头力量,仍然是党内和中央瑞金根据地出来的力量不相上下的山头。

光是阅兵人员变化这个小细节,小黄克就看出了一堆的政治隐喻。

和小黄克共享开国大典的大黄克在小黄克的脑海里道: “革命胜利了,开始坐江山了,同时也要开始分配权力,外部矛盾变成内部矛盾,这可是让人头痛的大问题啊!”

想起未来即将开始的整风运动,小黄克轻声地叹息着,然后把继续把自己往最不显眼的角落里藏。

阅兵议式的过程,和历史上1949年相比,整个流程差不多。

先是海军方阵出场,然后是陆军,领头的是这个位面著名的功臣号(217号)坦克 ——不过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出场217号战车,车身是换了新底盘,但炮塔却是从旧车上移植过来。领头的王牌车长吴明捷和伤和愈归队的旧战友探出车身,向着主席台敬礼。依照黄克的意见,该车的炮塔上附加的装甲板,补丁,弹痕,全部有意地保留着。

按黄克的说法,车身上\炮塔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英雄的勋章”。

217号战车打头,身后跟着两列共二十四辆T26坦克缓缓驶过主席台。T26驶过之后是T50坦克车队,同样也是二十四辆。

而后是T17车队,轮式装甲车队,自行火炮车队,再然后出场的车队则是已被命名为BMP1装甲运兵车队,(该车前面介绍过,发动机中置,早期型紧急过渡产品)。

最后压轴出场的装甲部队,则是发动机前置,造型类似后世著名的BMP2装甲运兵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该车是1938年战役末期才参战,几乎没有参予过实战,仅装备了东北的苏联红军,只在战争后期进行了几次武装行军。战争结束后,苏联红军按斯大林的指示,将大量的装甲装备直接留在中国就撤军,其中也包括了该系列。

此次国庆阅兵,出现在武汉解放路上的只是一小部分。斯大林故意让小弟的阅兵式搞得气场强大的,他是借机向全世界秀自己的肌肉——瞧啊,你们看我手指缝里漏点东西,就把我的小弟装备得这么吓人了.....

他也确实达到目的了,现场观摩的日方代表,德国代表,看着碾过解放路的装甲车辆,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

装甲部队通过中华门城楼时,天上飞来了大批飞机,空军出场,为两两四机编队组合,飞过天空时,每架飞机打开自己下挂的彩色发烟罐,在天空中拉出长长的彩色尾烟。

装甲部队通过后,就是炮兵、骑兵和步兵部队,比起历史上同期,出现在阅兵现场的,还增加了民兵部队以及乘座卡车,身上挂满勋章的伤残军人代表队。

当天,总共有两万名解放军参予了这次开国大典大阅兵。最后的压轴的部队,是苏联红军代表的仪仗队和美国的仪仗队,也列队过场。两家的部队同时出场,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代表着强烈的政治信号。

整个开国大典仪式,热热闹闹,举办得异常成功。

第二天,美苏两家几乎同时承认了中共政权,不久之后,第三个承认中共政权的,居然是意大利面条。

至于日本,到西园寺公望离开中国回国为止,继续处于“装死”状态中。

PS:开国大典这一章,就小小的写一下,不水了一章带过。 明天后会把这一卷收尾。收尾的时候,会写一些一两千字的小章,把一些写得太快没有细写的剧情,用外传的形式补完。

第321章整风

开国大典结束后,黄克在第一时间就选了附近一座专门为他修的三层高的民房住下。

他这次回国,除了参加开国大典外,另一个目的,却是要和另一个时空的自己接触,接受对方超时空传送过来的知识。

2011年这边,大黄克住在一间普通的钟点房里,身边放着好几本计算机语言相关的书,一页页地翻看着。

另一个时候,同样的位置,小黄克却在电脑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将大黄克看到的东西或念出,录音录下下,或直接打字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上。

大小黄在梦中接触的间隔期正越来越长,小黄克在民国的世界这边,已度过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而大黄克这边,时间才过了一年,而且小黄克这边时间的流速有着越来越快的趋势。

现在这边,小黄克这儿遇上问题需要大黄克在另一个时空相助,如果不使用这种同地点重合接触的方法联手,光靠梦中接触,再快也要经历两个梦境,间隔二十天。

马上就要二战了,小黄克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苏联开发装备,必须长期待在苏联。而大黄克这边不可能成天跑去俄罗斯和他接触。所以每次小黄克回国时,都是通过双方同一地点重合接触的方式,跳过时间间隔,与大黄克精神相连,进行互通式学习。只要不传送物质,两人这种超时空精神互通可一直持续到双方累到受不了为止。

大小两克在不同时空同一地点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两天多,超过整整四十八小时没睡。在传送(手打和录音)了大量的资料后,两人方才筋疲力尽,不支睡下,然后中断了联系,等待十天后的冷却。

两人精神联系传送资料的过程中,小黄克这边自然有专人照顾生活,艾琳娜象温柔的妻子一边把饭菜都端到他面前。至于大黄克,那不靠谱的魔女只顾自个玩游戏,他只能点外卖,以至于不小心又吃了一堆的狗粮。

小黄克在民国世界,总共拥有四台半的电脑,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功能不一的手机——除了黄克自己的那台2020年产的数字手机外,其余的手机全是“模拟机”,但就算是模拟机,其运算功能也是异常地强大,只是需要配套的软件程序,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功能。

从手机到电脑,不同的硬件,不同的操作系统,需要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大黄克这边心太野,玩女人拍电影,捞钱,实际上真正能用于学习的精力被分得很散。他想要的东西太多,但精力时间根本不够用。而因为两个世界特殊的联系方式,小黄克拥有的时间是大黄克的好几倍,其实这几年,大黄克的很多计算机软件知识,都象是象今天这般,他先填鸭一般一口气灌送给小黄克,然后让小黄克在民国世界慢慢消化,最后他再等着双方梦中相遇时再共享过来,梦中学习获取。

当晚两人没有在梦中相遇,第二天小黄克醒来时,也找不到和大黄克的时空感应,他必须再等上十一天才会恢复接触。现在冷却期越来越长,现在一年里,他能获得的2011时空的物质支援,质量正越来越少,一年里大概也只能得到0.8吨左右。好处是获得的物质的体积还在继续增大。现在大黄克那边传送过来的物质,已经可以将一整根2毫米直径的铜线完整地送过来而不会被半途切断。

但让两人很郁闷的是,明明连物质都能传送,精神也可以互通,但两个时空的他们,却无法建立无线电波联系,否则的那些珍贵的数据资料无线联网输送就成了。

事后艾琳娜评测到:我们这个时空虫洞孔径增长,表面上是和另一边同步,但实际上却是受2011年那边增长速度的限制。目前的情况,2011世界那连过了一年,小黄克这边时间流速却高达10到11年左右。从虫 洞孔径扩大的速度判断,如果没有异常,民国世界这边,估计要过上三四十年左右,才会增大到可以传送资料贮存芯片的地步。

小黄克接收到的资料,在当时就被外面守候的中苏两边的专家拿走。为了充份发挥那些电脑手机的功能,中苏两方在很早就开始培养相关的计算机编程人材。仗着教育的优势,苏联这边准备了一个团队,近百人的数学天才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而中共这边也在国内搜罗了数名这方面的天才,其中一位的名字叫华罗庚。

小黄克这边的世界,经过这段时间有意地培养,其实已经初步地教导出了相关的编程人材,其中最出色的几位,已经可以自行编写一些代码了。有后世先进的计算机相助,到1939年时,英美日等国的通讯加密技术,现在在中苏两家眼里已根本不再是什么秘密。

开国大典结束后的第四天,“失踪许久”的黄克和艾琳娜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皮埃尔.杜邦见了面。和老杜邦一起过来的贝尔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黄克,根据黄克提供的技术资料,制造晶体制造计算机所需要相关的零配件,比如磁鼓,内存(32K),都已经制造出来了,真正的晶体管计算机离被造出来,只余下时间问题。

这个时空,黄克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大佬,开山宗师级人物。现在英美苏三家联手制造的晶体管计算机,他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之一。现在这个项目,就连英国人也被拉下了场,英美苏三家共享了彼此手中的技术——大英帝国百年积蓄,科技方面的积累当真能自称天下第一。晶体管计算机要提前造出,材料学方面,许多重要的零配件制造离不开大英帝国的相助,黄克指明方向,提供关键核心设计,美国人主要负责提供资本以及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实力,三家联手把设计转化为现实。

三家联手下,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很快就要提前十几年在这个世界诞生了。老杜邦告诉黄克,只要计算机制造成功,英美财团会再次动用关系,帮他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享受到金融魔术甜头的美国资本,已经看到了利用诺贝尔奖炒作相关题材的股票,进行金融收割的巨大好处了。

而对出售晶体管和计算机设计技术交换,中苏两家从英美国这获得了大量的其他技术和资金交换,几方也算是各取所需。而中苏两方之所以如此热情地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钥匙交出,却是为了和时间竞争赛跑。

按黄克和后世许多网友的看法,社会主义是个早产儿。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正是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算力进行全局统筹规划计算——这项技术,差不多要到2010年前后大数据时代才完全成熟。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比生产力落后的制度会被淘汰,但反过来,生产关系太过先进,超过生产力太多,同样也会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