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4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若是大孙觉得无法把控,那就让咱来做这个恶人吧。”

朱元章说道。

刘三吾不好动。

因为影响太大了,尤其是对君主,文人的笔,可是杀人不见血的。

朱元章本身无所谓,一则是他名望够大,不用顾忌这些,再则就是年纪大了,即便有些狠辣手段,文人们还会忍着。

忍着等到下一任的皇帝即位。

但大孙就不一样。

太年轻了,如果在没有上位的时候,就表现出太过于狠辣的手段,这会让天下文人过于忌惮。

文武官的平衡失调,对于大明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

朱英听到老爷子的问话,心中思索了一番后道:“那孙儿只有和其在朝堂上,进行一番辩论了。”

“他们的目的,就是在于文人地位的担忧,害怕武人地位太高而受到压制,对于孙儿的定的阅兵,仅仅只是一个点,并非关键。”

“只要在这方面,能够安抚住,其实就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这天下,是大明天下,可不是士大夫的天下。”

听到大孙果断的语气,朱元章哈哈一笑,道:“大孙说得好,这些文人呀,就是不能惯着,有时候咱也拿他们头疼。”

“杀又不好杀,这些文人还挺死脑筋的,就看大孙能不能把他们给治得服服帖帖的了。”

朱英闻言,笑而不语。

在辩论这块。

他还真没担忧过,前世就是靠嘴巴吃饭的,要是连这点能力都没有,那还怎么带弟子呢。

很快,就到了早朝的时候了。

连续三天没有朝会,似乎官吏们都有些不习惯了。

由于册封大典的关系,很多地方上的官员都到京师述职,早朝的开端将近一个时辰,都是在听这些汇报。

这边结束后,文官翰林院那边,白信蹈轻轻咳嗽一声,在旁边同僚期待的目光下,出班道:“启禀陛下,臣有上奏。”

白信蹈还是很聪明的,像是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提前把奏本准备好,涉及到太孙,肯定要谨慎一些。

“准奏。”

朱元章回道,而后看了一眼大孙。

朱英面容平静,似乎好像跟自己没太大的关系。

白信蹈作揖后,恭声道:“臣三日前,观太孙殿下阅兵大典,极受触动,心中感叹,这方将士威严,实则乃古今罕见,如此精兵强将,扬我大明赫赫之威。”

“臣心中为大明之强盛惊撼,同时在心中也想着,是怎样的操练,才能练出如此精兵强将。”

朱英听闻,眼睛微微眯起。

这口才不错,是个对手。

若不是在之前就知道了他们的用意,还真有可能被带进去,看似赞扬,实则只是捧杀的开始。

而白信蹈这话,也获得了诸多官员的认同,下意识的点点头。

白信蹈见成效不错,说话间自信更足了,接着道:“说来也巧,微臣一表侄,恰好便是在阅兵的行列之中。”

“臣好奇之下,就向其询问缘由,这才得知,原来臣阅兵那天所看到的将士们,在此之前,是每日都要进行操练。”

“这些操练比曾经的操练,并不在一个难度上,一般稍微年纪大些的将士,根本无法承受,这也就是为何在阅兵那天所看到的将士,几乎没有老将的缘故。”

“臣当时也没多想,便就招待了表侄家中就膳,然而在这就膳的时候,表侄就让微臣有些不开心了。”

“微臣家中本就清贫,表侄来了,也是忍痛含泪将老母鸡给宰了,想着表侄操练这般辛苦,也要补补身子。”

“没成想表侄看到饭菜后,不过浅尝几口就停了快子,臣初以为表侄或许胃口不好,可随后的话,就让微臣有些震撼到了。”

“一番询问后,微臣这才得知,表侄在军中的膳食,可谓是惊掉了臣的下巴,不仅是顿顿有鱼有肉,而且口味比之京师酒楼,都要好上几分。”

“这也就导致表侄根本不想休沐,只想在军营中待着。”

“听到这话,臣如何得信,蒙陛下不弃,臣为翰林学士,从三品,而表侄不过军中一小旗。”

“这番比较下来,臣尤为吃惊。”

“而后在表侄的述说下,臣这才慢慢相信,目前军中确实有如此待遇。”

“并且,在秋收双抢,农忙之时,京师参与阅兵的卫所将士,尽皆没有下田,而是在不间断的操练。”

“臣事后在心中算了算,按照表侄如此待遇,我大明京师,阅兵三十六卫的军饷,该是如何一笔巨大的支出。”

“如今这些年,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饿死者不知几凡,更有甚者易子而食,赤地千里,连树皮都被啃光。”

“朝廷的粮食,也是捉襟见肘,地方官府还需借贷粮食,方能堪堪渡过危机,便是如此,也有不少百姓因此饿死。”

“如今天下升平,战事已绝,些许零星动乱,不足为虑,在这等情况下,臣认为耗费如此钱财在军饷之上,属实是犯了大忌。”

“臣请陛下,收回如今京师军中之待遇,把这些钱财,用之于百姓身上。”

“臣自小家境贫寒,自是知道在饥荒之中,有一口清粥,该是多大的恩赐。”

说完,白信蹈跪地磕首,额头触地,不再多言。

显热是下定决定,一定要让这事,得到陛下的回复。

在这番语气激昂,情绪愤慨的言论下,诸多官员纷纷心有所感,尤其是文官行列,不少更是心生妒忌。

在官员俸禄这般低的情况下,即便捞了油水的官员,也不敢铺张浪费,更不敢大肆的宴请宾客。

有些品级比较大的京官,吃肉都只能是偷偷摸摸的,现在听到说一些军中丘八,顿顿大鱼大肉,这一下子心里就不平衡了。

顿时,整个朝堂上,都喧闹了起来。

而相对应的在武官那边,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

将士们的待遇,尤其是阅兵将士,这些在五军都督府,都是知晓的。

而且也为能有这样的待遇,感到非常的兴奋。

因为这是太孙殿下的令旨,说明太孙殿下对于武人的看重。

很多官员,列如兵部尚书,这个举荐刘三吾的茹瑺,自然也是清楚的。

但他们都清楚,这是太孙殿下的意思。

太孙殿下,可是未来的大明皇帝,谁都不想在这方面去得罪他,即便是知道,也当做不知道了。

无错

户部尚书赵勉就更加无所谓了。

因为阅兵将士的钱财支出,根本没有通过户部,他才懒得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呢。

这些钱财,都是通过皇宫的内帑支出,皇家自个的钱怎么用,他也管不着。

“大孙,对于此事,不知你是有何解释。”

朱元章听完后,出乎白信蹈,刘三吾等人的预料,不仅没有太大的反应,反而对太孙殿下发起质问。

朱英闻言,作揖道:“爷爷,这次阅兵的事情,确实是由孙儿负责,不过和白学士说的不同,这里面的钱财,都是孙儿自个出的。”

“其实吧,倒也不算是孙儿个人所出,说到这里,就不由说起孙儿名下的群英商会了。”

“因为考虑到训练的强度过高,将士们若是没有好的饮食,肯定身体是承受不住的。”

“阅兵是我大明之重事,自然要保障好将士们的身体,商会中对此大力支持,白学士说的大鱼大肉,并非是将士们的标配,而是来源于商会的支持。”

听到这话,朱元章便对下方的白信蹈问道:“如此白学士可还是有什么话说,起身回话。”

白信蹈起身作揖后,回道:“回禀陛下,太孙殿下麾下商会,自然是归属于皇家,这大明天下,都是陛下和太孙殿下之天下。”

“这商会,理应也当是皇家之商会,既然如此,哪有什么内外之分。”

“因此在臣看来,商会的钱财,即是太孙殿下之钱财,也当是大明国库之钱财,不应是如此使用,赈灾为民,才是王道。”

朱元章听到这话,本来平静的神情,都快被气笑了,没去再问大孙,而是对白信蹈说道:“按照白学士这个说法,咱的内帑是不是也要全部给赈灾才行。”

“那么按照这番来说,朝堂上百官的俸禄,是不是要再减少一些,全部都拿来赈灾,才是汝所言之王道!”

第304章:断我汉人之脊梁乎!

国库和内帑之间的划分,似乎从来就没有明确过。

在朱元章看来,内帑就是自己私人的钱财,爱咋花咋花。

可从臣子,百姓看来,这天下都是你朱家的,有什么必要分得这么清楚。

若是有钱,救济天下百姓,是皇帝的职责。

不过现在这话,白信蹈可不敢这么跟陛下说。

虽然在来之前,亦或是昨日商议时,白信蹈一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模样,口口声声说哪怕丢掉性命,也要劝谏陛下。

实则心中就就有所计较,譬如今日的话语,在心中早就演练了无数遍,既能点出问题所在,又能避开直接的矛盾冲突。

在想到这些话的时候,白信蹈都极为佩服自己的才学。

虽然目前来说陛下看上去有些生气,但白信蹈明白,这个问题在朝堂上争论过很多次了,即便陛下不爽,也不会过于计较。

微微思索一番后,白信蹈干脆心一狠,道:“回禀陛下,若是陛下有此需要,微臣俸禄虽低,却也可以为大明付出所有。”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朱元章颇有些哑口无言。

许多的官员,更是对白信蹈露出赞许的眼光。

白信蹈更加自信了。

讲真的,作为官员的俸禄,在洪武这个年头,还真是少得可怜。

其实很多京官,在乎的并非是那份俸禄,更多的是在乎自身的权势。

像是白信蹈,一个月的俸禄,说不准还没某个富家弟子的束脩多。

尤其白信蹈算是已经站在文人顶尖,稍稍放出点风声,哪怕只是随口和某个下人,管家提上一嘴。

就有无数权贵大户派出族中适龄子嗣过来拜师。

明面上不过是六礼束脩,暗地里的真正束脩,那才叫惊人。

所以这话说出来,即便是陛下当真要如此,他也没什么好担忧的,反而可以赢得更好的名声。